冯其庸
最近,老友韩美林同志送我一部《天书》,要我读后写点意见。我想起来此书出版以前,也曾送来部分作品要我读,我自知资质鲁钝,哪有本领读《天书》?何况《天书》是从未听见有人读懂的,所以我当时连读都没有敢读。
前些天,我到陕西白水县,主要是去调查杜甫的诗迹,却参观了当地的仓颉庙,看到了仓颉书碑,顿时给了我灵感,想到了美林给我看的《天书》的书稿,碰巧给了我灵感,厚厚的一大部《天书》已放在我面前了。说也奇怪,原先我看不明白的东西,这回翻开来就有不同的感应,也许真是仓颉给了我灵感。
感悟之一,是美林的天书,虽然不是古文字,但是它的渊源却是古文字。我觉得他是把最早的、尚未成字的符号性质的原始“文字”和逐渐成形的古字和甲骨、钟鼎还有各地的岩画等等,作为他的创作依据,因此你细读他的这些美不胜收的天书,感到既熟悉而又陌生,既新鲜而又如旧识。
感悟之二,是这些天书,既具有文字的形式而更富有美感,如果你多从形象的角度、造型的角度、艺术的角度去读它,你就会豁然顿悟,这是一个艺术的海洋,思维无穷变化的幻境,你会觉得它千变万化如大海这波澜无穷无尽。甚至你会惊叹一个人的创造力会如此地像火山爆发一样地释放出来;转过来我又悟到当年仓颉造字是否也类似这种情景呢?当然,这只是比喻,仓颉当时是更原始的时期,没有这么多资料可据,可现在仓颉碑上却只有二十八个字(见图),也未免太少了一点,或许是因为原创吧?也或许是时代久远散失了吧?
我们对照着看看美林的天书,难道不觉得两者太一致了吗?我从仓颉的造字悟而解读了美林的天书,明白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变化无尽的造型,是一种思维的痕迹,是人的形象思维创造力的记录和证明,……转过来我又从美林的天书,悟到了仓颉当年的造字。
感悟之三,是我感到美林是一座时时在喷发的活火山,在他并不高大的个体里,却不知蕴藏了多少能量。他画马一口气画上百张不同的马,他拿起画笔可以彻夜不停通宵达旦地画。拿这部《天书》来说,全书不知有多少字我没有统计,但只让我感到如面对着汹涌的大海,我是站在海边,望不到对岸。或许美林是一个特殊材料,常人是无法与他比拟的。但我自己的感受是觉得他投身于事业,投身于艺术的精神太感人了,他可以说是只要艺术不顾自己。面对着他只觉得自己远不如他的拼搏精神。
这一点,或许也是这部《天书》对世人的鞭策和鼓励。人的能量也许自己并不清楚,只有忘我地去发掘它,它才会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人不要太爱惜自己了,太爱惜自己可能会扼杀你自身蕴藏的能量!
人们,努力去发掘自己吧,努力为社会多作有益的贡献吧,千万不要把你自身的能量封闭了!
这是我读懂了这部《天书》后的感想!
2007.12.1夜于
瓜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