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颜钧,1988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国家二级美术师,199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200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班,研究生学历。
2005年中国画作品《太行春雨》在文化部主办的“国际华人诗书画印艺术大展”中获优秀奖;2003年中国画作品《秋韵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创作奖,中国画作品《黔北写生》入选“山东省第三届写生作品展”,中国画作品《太行春韵》获“山东省2006群星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机构和收藏家广泛收藏。
主编著作《中国画名家研藏》、《研道知机》、《王颜钧作品集》。中国画作品和美术论文分别发表在《美术观察》、《美术报》、《国画艺术》、《走进太行》、《中国画名家小品集珍》、《齐鲁艺谭》、《当代中国画》、《羲之书画报》、《中国百名画家、部长、将军作品集》、《当代客家》等国家级刊物上。
全文:
中国画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表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审观中国画的特质和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画的诸多特殊性,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不息血脉中去把握中国画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是哲学,人类在针对关于宇宙和人类自身问题的探讨和解答过程中,由于东方和西方在哲学思考方式上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哲学思考的不同,直接对东西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也是哲学的一种体现形式,在这一点上作为中国艺术形式典型代表的中国画更有其独特性。
“儒”、“道”、“禅”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三者的交融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之间被看作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人们观念中的宇宙自然也不是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认识客体,人的观念只有在自然那里才可能找到强有力的依托,人的生命只有和自然融合才能取得永恒,宇宙自然不仅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关系,而且还与人类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发生着关系。因此,在中国哲学中把人与无限永恒的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看作是最高的境界,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画艺术,也正是在这样的思维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模式。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认识充满神秘色彩和玄机的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以“畅神”作为创作动因,登高远望,精鹜八级,心游万仞,整个身心深切地感受着茫茫天宇间自然万物生命的律动,在静观寂照中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种特有的生活感受方式和创作情态下,从画家笔下涌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既不是特定时空内客观对象的简单再现,也不是完全主观的随意拼合,而是一种客观物象与画家主观情思融汇后提取出来的意象。
这种意象既来自自然造化,又得自于心源,是一种完全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中国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它既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崇拜模仿,也不是向无始无终的宇宙作无尽的追问而烦闷苦恼,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深深静默的与无限自然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这是中国画所追求的特有的艺术境界。画家对画的要求不是以纯绘画技巧论高低的,甚至把以形似为上的画家称为画匠。画家更重视称之为“画外”的功夫,比如:用笔是否具有书法趣味,作品是否具有书卷气和诗意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中庸”思想、“禅”趣和“阴阳”理论等。原因是在于人们欣赏或品评绘画时是从文化的整体性格上着眼,把绘画作品看做艺术家文化修养的一种外在表象,而不是从掌握一种技艺水平的高低来评价的。
“中国画的一切法理尽在阴阳之中”,国画大师黄宾虹一语说中了中国画的核心之处。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是永恒的规律,求正“道”不偏离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脉,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传统文化中美学与哲学是无法分离的,中国画的发展过程,其绘画理论体系的构成也是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取向密切关联而又不可分离的。如中国画论常用一个“气”字来评价作品:“气韵”、“气势”、“生气”等,这里说的“气”与中国哲学中“气”的范畴是相同的。中国画论中以“道”论理以理释法,既是谈画法又是谈审美和哲理。画学、美学、哲学完全融为一体,哲学的境界成为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宗旨与审美境界。中国画艺术也正是在这样的思维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模式。画家们在这样的思想境界中,率意造境,别构灵奇。在虚与实,笔与墨的有无间,使自我的精神世界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他们创造的是艺术形象,但追求的终极目标却是一种道德境界与理想的人生境界。只有了解中国文化这一特有的思维模式,才能把握在那些平凡的花草、山石背后,中国画所蕴藏的无穷奥妙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反映形式,随着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哲学恒久生命力的滋养下,这种特有的东方艺术不但不会消亡,而且必将以一种更具中国气象的时代风貌立于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