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人“大山水”理念。其实,说起来传统的山水画原本就是“大山水”。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它独具特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翻开山水画的历史,我们看到无论是宏伟巨制还是咫尺小品,绝大多数都是近中远景气象不同,是一种将自然景致烂熟于心后重新构建的胸中丘壑,是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与人类的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是民族生存的感情投射的艺术空间。且不说北方山水画派大山大水的雄风奇骨,即便是自元代以来的文人风格为主的山水画,也大多为全景或半全景,也是具有“大山水”特色的。
反观近些年来山水画的面貌,却常常有意无意的丢掉了“大山水”的典型传统风格,或以笔墨符号满纸平铺,或专研笔墨趣味小情小景,诚然风格多样并且也不乏精品之作,但大气势大手笔的山水力作却不多见了。这里不能不提到近些年兴起的黄宾虹热,使山水画家们趋之若骛,成就了多少大大小小的“黄宾虹”。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使原来本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山水画创作道路变得狭窄,形成千人一面,缺乏生气的局面。应当说黄宾虹是一位个人风格突出的画家,功力深厚,笔墨多变,但他的构图多取自山水风光的局部,很少有全景式的大山水,他的风格也只能说是众多画风中的一种。如果言必谈黄甚至把黄宾虹推到“画圣”的高度,似乎谁有疑义便是“不懂学术”,这是一种对中国画艺术发展之路的误导。
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手法,我们应当努力继承传统的笔墨功夫将其发展创新。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正如同色彩对之于西画,是用色彩去造型的;也如同笔法对之于书法,若没有肩架结构谈何用笔的功力?山水画的笔墨应当体现在对山水林泉壑的塑造上,千变万化、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是不可以用程式化的笔墨去套就的,连石涛都说“笔墨当随时代”嘛!看一幅山水画,观者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整体气势,是它的构图、造型和气韵,进一步才去欣赏它的笔墨是否有功力,是否灵动多变,是否有自己的特点。假如你的造型平淡无奇,构图毫无气势,何来笔墨去吸引观者的眼球?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还是让我们多把功夫下在为河山写照吧!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呼唤。
今天,我们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古国,前所未有的中华盛世,在世界经济上举足轻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掷地有声。这样的时代,一定要有相应的艺术作品与之相配。假如今天的山水画作品还一味强调古意,做为点景出现的往往还是古亭草屋及长袍倚仗老者等,谈何时代的气息?如果百年后观众看到这样的画,恐怕会困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怎样的面目?当然,谈到山水画的时代性,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图解,也并非一定要画上高楼、水库或电视塔等等。我们今天的山水画创作,要有新的诗情和画境,要有高山仰止,云蒸瑞气,海阔天空,壮美雄逸的做大块文章的手笔,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及明快舒朗的审美取向,要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让我们用画笔为祖国美好江山抒情写意,描绘出我们所追求的“阳光山水”。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