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名家艺讯 » 名家资讯 » 正文

谈金陵书画大家钱松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4  浏览次数:3
核心提示:谈金陵书画大家钱松嵒

钱松嵒《延安颂》 1962年 70×48cm

钱松嵒《延安颂》 1962年 70×48cm

钱松嵒《西岳朝晖》1979年 69×49cm

钱松嵒《西岳朝晖》1979年 69×49cm

钱松嵒《常熟田》1963年 52×35.7cm

钱松嵒《常熟田》1963年 52×35.7cm

西安·吴振锋  吴 夷

钱松嵒是20世纪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初,由钱松嵒、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山水画派或称新金陵画派曾与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和以黎雄才为代表的第二代岭南画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筑了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钱松嵒,1899年9月1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他自幼即喜作画,临习过《芥子园画传》,13岁起对景写生,研读画论,领会太湖山石与折带米点皴 的对应关系。他在进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之后,谨记胡汀鹭老师的教导,并由专攻国画理论进而研究西方艺术。正是由于接触了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等学 科,他才会创作出早期《莲塘欲雨图》一类的作品尝试,但他一直没有偏离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向。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在上海举办,钱松嵒的作品《寿 者相(龟)》和《山水》与齐白石、曾农髯、吴湖帆、叶恭绰、高剑父等大家的作品同时展出,引起画坛震动。正是因为扎根传统,精习石溪、石涛、沈周、唐寅, 上溯宋元,使得钱松嵒在当时中青年画家中脱颖而出。

1949年之后,钱松嵒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动地深入生活,真诚地歌颂新时代。然而,面对50年代具有强烈时代痕迹的土 改、人民公社等题材,他的作品中却保留了更擅表现荒寒孤寂的笔墨,在反映建设场面与人物形象时,钱松嵒的绘画语言则显得捉襟见肘。时代变迁和文化裂变为他 的创作设置了一道难题。

1960年钱松嵒被任命为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及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同年9~12月,随江苏省国画院工作团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在实景与画理的摸 索中,他一直试图找出与新社会生活相匹配的创作技法与笔墨语言,通过这次壮游,他收集积累了大量素材和画稿。钱松嵒与傅抱石一行来到四川重庆瞻仰了革命纪 念地红岩村,他便产生了创作《红岩》的念头,但由于时间仓促,只画了几张不同角度的写生稿。此后的两年间他画了上百幅草图,创作了数十稿,最终放弃表现一 些零碎的现实,夸张了红色岩石,强化了鲜明的主题,最终创作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红岩》。《红岩》在创作手法上以白描画芭蕉,使红、黑、白形成强烈的 对比关系,产生了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这是传统画法表现革命题材的一个成功范例。钱松嵒成为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观点强有力的证明。这一 时期,他的重要作品如《三门峡》《陕北江南》《黄陵柏》《延安颂》《大柏地》等都饱含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

1964年,文化部、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钱松嵒画展,华君武先生等评价说钱松嵒“基本上解决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如何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 问题”,“为山水画推陈出新闯出了一条路子”,“给予我们美术界一个样板”。钱松嵒代表作《常熟田》的完成打破了“没有山画不出山水”的老程式,其中采用 了许多独具匠心的技术手段,大篇幅的绿色成为继《红岩》的“红”之后又一绿色传奇。基于创作自信,他坦言:“我有意识地把古法侵犯一下。”孙其峰先生曾在 《谈谈钱松嵒的山水画》一文中高度评价他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的新成就,说《常熟田》在艺术处理上是新颖的、别致的,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广阔平远的、富有诗意 的田野,这是山水画的新意境,绝不同于过去文人们那种空寂萧疏的出世境界(《孙其峰论书画艺术》)。应该说,孙先生1964年的这个评价即使今天看来,仍 然是切中肯綮的。

“文革”开始后,处于创作鼎盛期的钱松嵒被中断了艺术之路,直到1971年江苏省文化局美术组成立,他才被允许画画。1977年,他被任命为恢 复建制后的江苏省国画院院长。70年代初期,他的绘画大多为命题创作。1972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览,他创作了大幅作品《锦绣江南鱼米乡》,由于构图新颖、用笔老到、设色沉稳、意味深远,超越了其60年代的作品,广受好评,也成就了其艺术发展的成熟 期。这一时期他还相继创作了《鱼满千舟》《春满石城》《泰山顶上一青松》等作品。

钱松嵒1970~1980年间的作品,色彩上不仅具有文人画的修养,还受到稚拙纯真、对比强烈的民间美术的影响,逐渐创建了浓墨重彩的绘画语 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60年代作品笔墨的不足,构图也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因为对过往阅历、创作与现实,以及自我人格的更深刻认识,其绘画的艺术 性增强,突破了早期作品的写生味,内容上摒除过分的描述,更具思想性、象征性,最终形成独属钱松嵒的画风。1977年,他为毛主席纪念堂作《枣园曙光》, 为人民大会堂作《太湖伟观》。1979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同年10月创作出国礼《万里长城风光无限》赠送法国总统。1982年他绘制的作品《长城 起点老龙头》别开生面,长城起点山海关的断垣残迹被艺术地创造在一片海域上空,既是画中的真景,又是真景中的画,充分展现了山海关的险要与绵延远去的长城 的壮观,也充分展示了一个83岁老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才能。

钱松嵒一生作品数千,画册著作20余本,发表31篇文章,题画诗、纪事诗近千首,是处于中国现代历史转折时期的第一代山水画家之一。他成功地将 中国传统山水画法与状写祖国新貌融为一体,走出了以师造化开辟新山水画的道路。他创造了“高土高原皴”等技法,并善于以鸟瞰式视角取景,重彩展现壮美的祖 国山川,从而使他的画风既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又有着浓郁的时代感。然而钱松嵒以及他同时代的画家同样面临着新的时代考验。重新审视历史,钱松嵒之所以越 来越被学界重视,正在于当人们逐渐远离了政治的苦难与心灵创伤之后,反观那个特殊的时代,更能客观冷静地体悟到身处其中的画家的艰辛与痛苦,而这正是此类 画家及作品所特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钱松嵒属于他的时代,也是这个时代造就了钱松嵒。“历史是一条大河,穿山越岭,走过不同路段,滚滚向前。这种向前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抛弃,相 反,所历之处的大地精华会流动在整条河流中,携往未来。”(李洁非语)钱松嵒所创造的艺术因了文化的“差序格局”已然汇合在中国文化大河之中,已成为一种 艺术史的特殊记忆。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