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艺术资讯 » 文化热点 » 正文

世界艺术大师博特罗绘制胖版蒙娜丽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17  来源:国际在线-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115
核心提示:对博特罗而言,艺术只是一种工具,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他热衷于“临摹”古典大师之作,“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没有看过大师的作品,他很难去表现自己的艺术。

博特罗在《阿布格莱布》系列作品前

博特罗创作的胖版《蒙娜丽莎》

  4月19日是世界艺术大师、哥伦比亚雕塑家和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八十华诞。为庆祝他的生日,意大利、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西班牙和巴西将联合举办一系列大师个展、雕塑展和作品回顾展。回顾展共展出作品185件,均为大师近65年的代表作。

  博特罗的作品带有浓郁的拉美民族色彩,体现了拉美大陆特别是哥伦比亚的文化风貌,从人物到反映社会的题材,包含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尽显 拉美艺术家独特的才智和拉美文化的特殊品质。博特罗在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新加坡多国首都均举办过展览,几乎所有著名博物馆都展出过他的作 品。今天,无论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马德里、巴黎、东京,还是开罗、新加坡的中心广场,都能看见博特罗雕塑的身影。

  记者近十年一直常驻拉美国家,在哥伦比亚工作的近3年时间里,曾不止一次前往麦德林探访大师的足迹。流连于波哥大国家博物馆和博特罗艺术馆,驻足在一幅幅画法工整细致、色彩绚丽雅致、形象浓艳丰满的作品前,心中常常油然升起一股健康向上的力量与朝气。

  曾立志成为斗牛士

  博特罗1932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安蒂奥基亚省会麦德林。素以“哥伦比亚花乡”著称的麦德林,曾是绑架、贩毒、谋杀等非法暴力活动的 代名词,现在却因为诞生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而成为世界艺术的殿堂。在博特罗的内心深处,有着关于麦德林的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与真挚情感。他在瑰丽多姿的风 景中寻求创作主题,大自然的恩赐使他的画面丰富而美丽。安蒂奥基亚博物馆藏有100多幅博特罗的绘画作品,全是他本人无偿捐赠的。

  4岁丧父的博特罗,为摆脱贫困进入斗牛学校,立志成为一名斗牛士,因为这在西班牙语国家是一夜成名的捷径。但他很快发现,绘画更能反映人类强烈 的抗争精神。在亲友的资助下,博特罗转而投身麦德林画院潜心习画。1948年,天资聪颖的16岁的博特罗在麦德林首开个展,并代表安蒂奥基亚画家到首都波 哥大办展。1950年毕业后,又到波哥大投师名门,19岁便开始售画。1952年,20岁的他凭借作品《海岸》荣获第9届哥伦比亚国家艺术家沙龙奖,这笔 奖金圆了他前往欧洲学习的梦想。

  像大多数艺术奇才一样,博特罗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55年,他回到波哥大,展出从佛罗伦萨带回的作品,当时他的同胞对这些作品极为冷 淡。但博特罗激情不减、潜心创作。1957年,他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个展,一炮打响。展览第一天全部作品就被订购一空,令所有艺术家至今都惊羡不已。从此, 这位驰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艺术家声名鹊起。自1978年始,博特罗在挪威、瑞典、美国、意大利、波多黎各、日本、西班牙、墨西哥、德国、匈牙利、中国和 法国等世界各地举办巡展。他的作品和才华得到举世公认,声誉如日中天,成为那个年代世界画坛的五杰之一。今天的博特罗已是耄耋老人,仍精力充沛、斗志不 减、创作不辍。

  以“肥胖”为艺术突破口

  博特罗远承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成果,近受日新月异的墨西哥壁画运动影响,博采众家、兼容并蓄、大胆创新。他将“肥胖”作为艺术的突破口,在当今世界绘画和雕塑界异军突起,用夸张与肥大的造型演绎着新具象主义艺术家的传奇。

  博特罗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通过题材多样的创作,诠释着自己对生存的感悟、对未来的向往。他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语汇,缔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 王国。他的创作主题各异、题材广泛。作品中无论男女,都肥硕无比、丰臀厚体,线条圆润、色彩艳丽,看上去风趣滑稽、充满童趣。他总是在极其夸张形体的同 时,将手足五官的比例缩小,呈现出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他画的动植物,同样粗犷圆浑、肥硕精致,颇具诗意和诙谐的意境。橙子、香蕉、西瓜等静物鲜亮饱满、 甜蜜多汁,让人感到要溢出汁来。在他的画中,就连哥伦比亚总统、基督、圣母也难逃丰满体硕的命运。他主张艺术变形和夸大,坚持艺术应给人愉悦和快乐,借此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可塑性。他用作品创造了一个美丽世界,把所有人物置于寓言式的幻想场景中,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碰撞。

  对博特罗而言,艺术只是一种工具,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他热衷于“临摹”古典大师之作,“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没有看过大师的作品,他很 难去表现自己的艺术。”因此,“临摹”古典大师作品是他的另一系列主题。他在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创新中,巧妙融进自己的思想,用特有的语言符号重现大师巨 作,其中包括著名的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妮夫妇像》、委拉斯开兹的《宫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12岁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他想象中儿时的蒙娜丽 莎,而《蒙娜丽莎》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构图与达芬奇基本相同,只是用他特有的博特罗语言置换了画面中的诸多意象,充气般的脸庞让观众看后有禁不住想要捏一 把的冲动。

  用画笔抨击时弊

  昔日的博特罗,用夸张肥大的造型演绎了人类的生活主题;而后的博特罗,则用痛苦与暴力的画面诠释了现代艺术的真谛。他从早年的描绘乡村生活、 “临摹”大师作品,转而关注时事,抨击时弊,完成了作为冠绝一时的艺术家的华丽转身。近15年,他创作了近200件政治题材的油画、素描和雕塑。2003 年伊拉克巴格达阿布格莱布小镇美军虐待俘虏的照片曝光后,73岁高龄的博特罗义愤填膺,用一年时间画了48幅油画和素描,并特意在每幅作品上标上“阿布格 莱布”字样。他没有用血腥可怕的画面来渲染,相反,仍旧艺术性地运用了壮硕胖大的角色来表达这一震惊世界的政治事件。疯狗在狂追那些裸体的囚犯,胖重的裸 体被捆绑着,一个压着一个,他们惨遭鞭打、忍受羞辱、遍体鳞伤、血迹斑斑……这些作品都于2004年6月16日在罗马的帕拉左·韦尼兹亚博物馆首次展出。

  在一幅关于狗与伊拉克囚徒的素描中,囚徒的可怜、狗的凶残不言自明。尽管他的作品非常热卖,但这类题材的作品他一律拒绝出售,因为他不愿用这种 批判的题材去营利。博特罗用笔下那些看上去被折磨得已近麻木的囚徒无情地讽刺了社会丑恶,令人对标榜民主自由的国家有了清醒的认识。

  2010年11月20日,博特罗1985年创作的描绘斗牛士的作品《家庭场景》,在佳士得拉丁美洲拍卖行售出170万美元高价,一举夺冠,并打 破战后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及阿根廷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如今,他的绝大部分作品已经成为全球收藏家炙手可热的淘金品。本报特约记者 朱晓燕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