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拍卖师的精彩表演一定要有定力,须观察仔细,不能头脑一发热就跟着他的小榔头走。
主笔/沈嘉禄
近几年来,几乎每年春拍一收槌,书画折扇的行情都要往上跳一跳。今年在国内楼市调控和国际欧债危机的宏观背景下,国内游资继续疯狂扑向艺术品市 场,这一小品种的行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看得上眼的折扇都要五六万一柄,好几把大名头的、而且开门见山的扇子都拍出上百万的高价了。”阿海说。
意在东山再起的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在今年春拍前精挑细选了96件成扇,比如程十发的《吉祥图》成扇轻松拍到23万元,吴湖帆、吴徵的《翠玉生 姿》行书成扇拍到57.5万元,陆俨少的《钵水斋图》成扇,背面为单孝天楷书《洛神赋》,以161万元摘得本场头魁,另有于非闇的《蛱蝶图》,以李淦臣绘 八仙图作扇骨,最终以103.5万元为买家斩获。
阿海,上海文化圈内响当当的人物,大名黄沂海,作家兼收藏家,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还是《行家》杂志的副主编和《银行博 物》的主编。替国家数钞票之余,喜欢灯下读闲书、写文章,近年来还出版了《笑看金融》、《笑问财缘》、《笑点赢家》等三部大作。近三四年里,他执著于凝结 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书画折扇的追访,收集了500把书画折扇(包括扇面),其中有名声显赫的书画大家,也有初出茅庐的丹青后生,还先后推出《扇有善报》 和《扇解人意》两本收藏随笔专著,通过自己的收藏经历,在嬉笑讽怨之间,把让人艳羡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这两本书问世后相当好销,是内行从中看出了门道, 因为书里有大量的画家史料、艺坛掌故和鉴赏心得;外行从中看到了热闹,因为每一把扇子的背后,都蕴涵了一段趣味横生的性情故事和人生哲理。
最近他在一干热心朋友催促下准备举办个人折扇收藏展,倘若此展一开,又等于为收藏市场“煽风点火”了。
收藏,缘于童年的梦想
中国扇文化历史相当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选取植物叶子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 “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最初起源。西汉时期,出现了对称的“合欢扇”,又称纨扇,左右对称似圆月,通常都是用白色的薄丝绢糊成,是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 可少的装饰品。手执一扇可以增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又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我们可以从古代绘画中发现,历代的君王仪仗队里高高举起的两把长柄 的扇子,一方面体现了君王的威仪,另一方面也证明扇子已超越了实用而登上大雅之堂。
宋元时期,折扇开始出现,一般人认为是从日本或高丽引入的,南宋时生产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但扇面有画的传世实物连同图像反映,图录记载,两宋总共不到十把,盖因为当时使用折扇的还是以小市民为主。
明清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折扇开始在宫廷和民间流行,文人墨客更是热衷此物,在扇面上绘画写字,以逞其能,以托情志,被称之为“怀袖雅物”。据 沈从文《野人献曝》一书称,明代的川蜀及苏州是折扇的主要产地。而且扇骨的取材、雕刻和扇头的造型也十分考究。扇骨材料以竹为主,还有紫檀、乌木、象牙 等。扇头造型多样,有方头、圆头、尖头、鱼尾、云头等。扇面用料也十分讲究,除了素纸、绢、绫,还有金笺、高丽发笺扇面等。折扇中的名家字画、扇骨雕刻工 艺以及制扇材料、装饰手段、造型方式等,无不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品位,历来受鉴赏家和收藏者的青睐。
事实上,阿海收藏书画折扇只能算刚刚上路,但兴趣却早就萌芽于心了。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是稀罕物,露天纳凉只能靠手中的蒲扇。读闲 书,读到四大古典名著里有关于扇子的描写特别生心,比如《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红楼梦》里有晴雯撕扇,《水浒传》里蒋门神用蒲扇驱暑赶蝇, 《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羽扇纶巾的翩翩风度……当然,扇子还引出人生悲喜剧,悲剧如孔尚任缠绵悱恻的《桃花扇》。由此,他对扇子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长大后,特别是参与创建银行博物馆的经历,使黄沂海对旧物,特别是凝结着文化人审美理想与笔墨情趣的书画扇情有独钟。“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爱扇藏扇,为扇痴狂,就成了阿海的风雅追求。
阿海收藏折扇,非常注重小小折扇内所蕴含、所散发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也更在乎扇子是否有说头,这个“说头”,就是每把 扇子的收藏故事。阿海说:“折扇在民间,主要身份是艺术化的日常用品,即使在书画家手里也不当一回事,常画常用,用坏了再画,甚至将它当作同好赠与,酬唱 对答的载体。就因为经常使用,损耗很大,故而流传至今相当不易。我收藏这个品种,主要是看重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不在乎我的藏扇价值今后能否扶摇直上,即 使没有任何回报,这其中的故事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我相信‘扇解人意’、‘扇有善报’,跟着中国艺术市场的惊涛骇浪玩一把冲浪游戏,充分享受将知识转化为 收藏成果的愉悦!”
结缘,陪同老画家写生
收藏书画扇,自然会与书画家打交道,那么在寻访名家书画扇的过程中,阿海也与书画家们结下艺缘。而真正让他醉心于扇画而一发不可收的,当数贺友直的《小二黑结婚》。
这是阿海收藏的第一幅扇面。上海举办扇文化博览会,前三届他都因为公务繁杂而错过了,转眼2008年已是花开四度,他和友人慕名前往观赏。最醒 目的便是贺友直的扇画《小二黑结婚》,但见画面人物众多,各有所貌,造型精准,妙趣横生。阿海对贺友直的作品是很佩服的,决心斥资购藏。但是贺老名头大, 画作价钱也大,小小一把扇子,差不多可买四五台空调。阿海毕竟是靠工资玩收藏,在溽暑熏蒸的天气,居然三进三出会场。如此这般折腾,大概是感动了主办方, 一阵勾手谈判,终于享受到折扣。这次觅宝,令阿海在“赏心之乐”的同时也尝到了“切肤之痛”!
阿海为何对贺友直先生的作品如此钟情呢?原来他小时候看连环画时,就知道贺友直是一个杰出的连环画家,他的《山乡巨变》、《李双双》、《十五 贯》、《小二黑结婚》等,构图机巧,布局得当,笔法细腻,人物传神,即使不读文字脚本,也能从画里看出连贯的情节,小小阿海是佩服之极,并由此萌发了学画 的念头。长大后他虽然没有当成职业画家,但业余时间挥洒豪情也是一乐,而且画得相当不错,格调不俗。
后来,他与贺友直先生也结下了不浅的情缘。那是在1999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想出一本宣传连环画《小浦东购房记》,为把错综复杂的业务流程演绎成生动活泼的故事,阿海一气呵成写出了脚本,并登门拜访,恳请贺友直画插图。
贺友直虽为海上名家,创作态度却十分认真,应承下来后,他就拿着傻瓜照相机到银行拍摄场景资料,亲身体验办理住房按揭的业务流程,悉心捕捉每个 细节,以求画出原汁原味。因为故事里有个主人公是邮递员,贺老师还特意向出版社开了介绍信,去居家附近的邮电局写生,连邮递员骑的重磅自行车也照实描摹下 来,作为画稿的素材。阿海全程陪同贺友直先生写生,老画家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令他深为感动。所以,阿海志在必得地购藏贺老的作品,也是出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