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艺术资讯 » 文化热点 » 正文

篆刻家需要匠心独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4  浏览次数:9
核心提示:篆刻家需要匠心独运

■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

沉寂多时的广东印坛终于见到一抹炫丽的霞光:第三届“岭南霞光”——广 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提名篆刻家作品展,将于本月27日亮相羊城。由于广东印坛缺少像西泠印社那样的社团组织,长期以来篆刻都是依附于书法,没有受到足够重 视;加之广东印坛缺乏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人物,因此这些年,广东一直鲜有高端、有学术含量的大型篆刻展览。然而,广东印人却并没有受此影响,仍然对 自己钟爱的篆刻艺术孜孜以求,从未停息。特别是一大批中青年篆刻家迅速崛起,他们创办网站、编辑书刊,参与全国大展并且屡屡入展,甚至获奖。其中不乏由外 省入粤的中青年篆刻家,他们中许多人还继承了邓石如等古代印人传统,挂单鬻印、授课传艺,以此为业,在广东落地生根。这次提名展入选的12位篆刻家,就是 广东中青年篆刻家的优秀代表。

篆刻的起源与书法同样久远,不过书法在魏晋时期就进入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自觉时代,诚如李泽厚所说: “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这也是由魏晋开始自觉的。”而篆刻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比书法却要晚了近千年。直到元 代,由于科举制度被废除,许多汉族文人学无所用,转而研究古篆,进而治印,甚至以此谋生,文人篆刻由此兴起。赵子昂、申屠致远、吾衍、王冕、虞集、柯九 思、杨瑀、陆友仁、杨遵、周伯琦、李明善、朱珪等等一大批文人捉刀刻印,古老的篆刻不再是“壮夫不为”的工匠们的“雕虫小技”,反倒成为文人寄托自己高妙 兴意和审美情趣的手段,从此步入艺术的时代。文人篆刻与匠人刻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仅有熟练的技艺,而且有自己的思想,在篆刻的选材、布局、结字、 刀法等方面总是能够匠心独运,而不会千篇一律、毫无生气。

这次入展的12位篆刻家继承了元代以来文人篆刻优良传统,以及明清流派特别是邓石如“印从书出”思想,不仅刀笔兼善,以书入印,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思想,而且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在治印时能够仔细推敲,匠心独运。

由此可见,捉刀篆刻虽颇类工匠,容易沾染匠气,但这并不可怕。那些整天手持雕凿工具,和泥巴、石头打交道的雕塑家不也是如此吗?关键是篆刻家要能匠心独 运,将技术升华到艺术,赋予印章以灵气和性情。这样一来,“技”就进乎“道”了,方寸印章才具有审美价值,才能免除匠气,甚至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