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鉴赏装裱 » 鉴赏收藏 » 正文

晚明宋旭山水画赏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0  浏览次数:7
核心提示:晚明宋旭山水画赏析

彭 建

明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雍容华丽的“院体”和雄劲阳刚的“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一直到明代中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尤其是苏州“吴门画派”的崛起,承继元画精神的传统文人画才逐步取代“院体”,成为画坛发展的主流。到明代后期,名家辈出,各标门户,一时画派纷呈。其中山水画科,以董其昌、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影响最大,此外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和沈士充创立的“云间派”亦深具影响力。以上三派画家,艺术旨趣近似,风格互有影响,且均是松江(晚明松江府治,今属上海市)人,故统称“松江画派”。其中的“苏松派”和“云间派”均源于“吴门后劲”、晚明著名画家宋旭。

宋旭(1525-1606年后),字初?D,号石门、石门山人,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浙江嘉兴人,清代《图绘宝鉴续纂》一作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居松江。工山水,兼长人物。师法“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画风似沈氏而又独具个性,亦宗法巨然、王蒙。其山水高华苍蔚,笔墨苍劲古朴,意境幽深,所作巨幅大幛,气势磅礴,开“苏松画派”之先声,万历年间名重海内。宋旭曾与“华亭派”画家莫廷韩(1537-1587年)入芟山社绘白雀寺壁,时称妙绝。宋旭遁入佛门以后,隐居佛寺,潜通禅理,一生画笔不辍,八十一岁时尚绘《平沙落雁图》轴,清逸传神,传为美谈。

从宋旭流传至今的画作可知,其所绘山水大都气象雄逸,构图紧密,景物细致入微,用笔缜密沉着,善于运用勾、皴、点、染的不同技法,抒状风、晴、雨、雪的不同山水景貌,所绘峰峦、丛树、溪泉、房舍,浑然一体,呈现出峦光山色、朴茂静穆、情景交融的天然意境。尤其难得的是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厚,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其画继承发扬了宋、元讲求士气逸格、缜密秀雅的文人画传统风格,追求摹古之风,同时师法自然,布局疏朗明媚,景物深?疏淡,笔墨苍润清逸,于萧简疏丽中追寻清旷雅致、静谧幽深的自然意趣,寄寓了作者窥透世事红尘、寄情山水的幽雅情怀,令人观之眼界肃清,清心寡欲,在向往之余,生起无限联想。宋旭传世的山水画作,现多分藏于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山东、沈阳、重庆等地的博物馆。现介绍其中七幅佳作,略作赏析,以窥一斑。

《柳荫垂钓图》轴:现藏于武汉博物馆,纵135厘米,横53厘米,纸本设色。画面严谨大气,意境幽静隽雅,笔墨朴茂,设色古雅。所绘仲夏山川美景,远处山峦巍然绵延,丘石嶙峋,林木浓荫苍翠。群山中有数间楼阁房舍,碧瓦飞檐,有的轩窗洞开,露出帷幔帘卷,似有人临窗观景。山脚下一泓湖水绕山而流,河面宽阔,水流澄澈,山色丛树倒影隐映波光潋滟;河流上一座木桥横跨,湖岸浅滩边柳树浓茂苍劲,枝叶繁密,柳丝垂拂;河边一株歪脖柳树,树干欹斜伸向河面,垂柳枝下,一只乌篷木船泊于水面,船首一头戴斗笠、盘腿而坐的渔翁正于水中垂钓,意态闲雅。整幅画布局高远而浑厚,远山近水纹络清晰流畅,尤其是山峰丘崖以险峻取势,青松、柳树以轻柔为美,峰峦树林,各显风姿。用笔精致娴熟,苍劲古拙,苍中带秀,柔中寓刚,房舍、楼阁、拱桥以工笔描绘,细密精致;峰峦用干笔皴擦,墨晕渲染,深得元人山水笔意之妙。画轴左上题识:“高阁结岩阿,森森夏木多。渔人无个事,钓罢扣弦歌。石门山人宋旭写于超果禅室。”钤白文“宋旭之印”、“石门山人”二印。

《山水图》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纵327.9厘米,横106.8厘米,纸本设色。画境广阔深远,气象万千。所绘高山耸峙,巨峰凌空,山头乱石累累,白云飘渺间一瀑布如白练飞溅而下,山底溪流蜿蜒曲折,两岸怪石嶙峋,丛树群生,青松茂密;溪流旁有木屋数间隐映于密树之中,屋内有人凭轩眺望山色。图中山石勾染,皴法多用秃笔中锋,枯树、苍松勾勒细致自如,所画木屋、人物虽小,却形神皆备,意趣横生。整幅画构图高远,秀逸古拙,意境冷峭幽深,笔法工细严谨,苍中带秀,平中求奇,静中寓动,色泽清新妍丽,别具神韵。

《江山楼阁图》轴:现藏于沈阳博物馆,纵24.67厘米,横180厘米,纸本水墨。此图绘峰峦奇险,山势绵亘,巨石嵯峨,丘壑幽深,江流开阔,溪流潺潺,楼阁错落,古树扶疏,舟艇竞发。将江山之渺远、山色之奇秀的壮丽景致表现得精妙传神,尤其画中斜径、丘壑、岭石、房屋、树木掩映穿插,险峻丘峦平夷起伏,疏密有致,极富变化。在笔墨运用上,此图淋漓大气,苍拙秀润,虚实结合,自成面目。远山远景以淡笔晕染,朦胧雾绕;近景山石、丘壑用短披麻皴法勾皴,精微疏丽;墨色浓淡相宜、明快清雅,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深秋山川郁茂、辽阔、清旷之原生景态,其笔法深湛精致非同一般。画右侧上方自题:“嘉靖丙寅秋暮,石门宋旭写于云间之圆通精舍。”钤白文“宋旭之印”、“石门山人”印二方。嘉靖丙寅,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作者时年42岁,此画为其成熟时期的杰构。

《万山秋色图》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40.6cm,横28.9cm,纸本设色。采用高远式构图,图绘山中秋景萧瑟清远,远处山峰层峦叠嶂,逶迤而下,峰头丘壑古木丛杂,霜染红叶,间有楼阁屋舍、飞瀑溅流掩映其中;山脚下枯松参天,乱石棋布,溪随路转,水流潺潺;溪畔小径上一文士正策杖下山。此画布局疏密有致,设色清冷淡雅,水墨秀润苍拙,山顶多以“矾头”和杂树点缀,有五代董源山水遗意;此外,山石多染少皴,杂木丰茂,造景气势险峻,笔法萧散,从中亦可见元四家的影响。图右上方自识:“万山秋色。万历庚辰初冬,?d李宋旭仿董北苑家法。”钤朱文“石”、“门”联珠印,“初?D”朱文印。万历庚辰,即明万历八年(1580年),作者时年56岁。

《城南高隐图》轴(图5):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横32.5厘米,纵67.5厘米,纸本水墨。此幅画面明净简洁,笔法古拙凝练。运用三段式构图,所绘远处景物萧疏,城墙逶迤,城内楼阁、高塔、屋舍掩现其中,若隐若现;城外杂树繁茂成林,茅屋数间错落有致;中间一条大河横穿,河面清澄宽广,江面上正行驶着一只乌蓬小舟,一人端坐船头,远望江景,一人于船尾摇橹;近景右方有一带院落的茅草小屋,屋内一头戴冠帽的隐士正静坐观赏院内花卉,旁边有一小童待立;院外几株古树,苍劲浑朴,枝干遒劲,枝叶葱郁;左侧小拱桥上,一老者正曳杖缓步而来。该图构思精巧新颖,画境悠远隽秀,城内城外,一虚一实,流水、棹舟,城楼、古木,一动一静,有力地衬映了画中隐士超凡脱世、寄情山外的高远情思。画上题识:“僧牛伊昔屋僧东,何如南郭张家侬。咏歌恨不惊人句,行草妙笔临池工。衡门柳色和烟碧,小院荷花映日红。浮云世事异朝夕,尔独高卧全真风。万历戊子之夏偶遇仰泉兄,齐头相与高论,移日感而相赠。?d李只弟宋旭初?D甫志。”钤白文“宋旭之印”、“石门山人”、“初?D”三印。万历戊子,即万历十六年(1588年),作者时年62岁。

《松壑云泉图》轴: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纵141厘米,横63厘米,绢本设色。构图疏朗开阔,墨色苍润简括,色泽典雅富丽。绘群山叠嶂起伏,山头苍松点翠,峰峦簇聚,山中白云缭绕、雾气氤氲,烟岚云雾流动于层峦叠嶂、坡谷幽涧,仿佛仙境。山间悬泉瀑布,飞流直下,依山势而下汇成溪泉;山脚盘石嵯峨,所生古松枝干虬劲挺拔,临溪水建有木屋一间,中有一人作临窗观景状。溪水上有拱形木桥,桥边有羁旅行人,景致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山石用披麻皴,染出山峦向背,同时渍出浮动的白云;松干用赭石、松枝墨写,以石绿染之,深得元人山水笔意。

《寒江独钓图》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60.8厘米,横52.2厘米,纸本,淡设色。此图绘寒林雪景,远处天穹明净,奇峰绵延叠起,耸入云端。山中白雪覆盖,银装素裹。一湾江水横贯群山,江面宽广,波光粼粼。近处滩头窠石间数株枯松,或衡天而立,或倾斜偃仰于山脚。左侧陡壁悬岩,杂树丛生。两岸之间,拱桥横跨,一叶渔舟泊于江心,一戴斗笠披蓑衣的渔翁正在船头垂钓,颇有唐代柳宗元《江雪》诗中所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凄清冷逸的意境之美。全画笔墨苍润劲拔、清峻明润,意境枯寂清远,用笔精工纯熟、柔中寓刚,笔法简练沉着,远景点笔为树,信笔写之,画风近沈周而又出新意。画右上角自识“万历甲辰日长至,八十翁石门宋旭写。”钤白文“宋旭之印”、“石门山人”印二方。万历甲辰,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宋旭时年八十岁,此图堪称他晚年的山水珍品。宋旭之画或秀雅、或清蔚、或古拙、或柔润、或超迈,尤重墨色之秀和润,达到了“有宋人之骨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的境界神韵。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