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年来正有意识地在艺术创作中梳理城市文脉,繁荣振兴历史画。近日,由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文广局主办的《视觉记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了一批富有震撼力的历史画精品力作。“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也于同日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
在历史画展出的同时,一次高层次的历史画研讨会也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召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历史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道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里摘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材料,以飨读者。
——编者
个人风格不应成为评判艺术品好坏的标准
靳尚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此次研讨会讨论非常激烈,很多人认为历史画的不足是思想问题,但是很少有专家提到我们技术的不足。理论界认为风格和个性很重要,但是我并不赞同。风格是培养不出来的。对于艺术品好与不好,应该有一个评价的标准。
中国不缺思想,不缺观念,缺的是技术。我们发展历史画要降低速度,要能沉下心,最忌浮躁。拿绘画的基本功素描来说,国外的艺术家对素描的重要性和关注是不变的。评判一幅画的好坏,在于能否让人读懂你画里的丰富内涵和表达的含义,而不是风格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人们认可的一个共同认知点。风格是画家自己特色,而不是评判画的好与坏的标准。比如传统的画要简单些,现在必然要多元化。现在人们美感的变化和欣赏水平和价值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创作历史画,哪些该画,哪些不该画应该心里有数。我们当下的任务则是提高质量。如今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的艺术品时代,而我们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建设还和西方有差距,我们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比如做什么,陈列什么,价值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遵循规律和现代社会的需要来创作历史画。
画家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陈燮君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
上海市历史画的积极推进为此次的研讨奠定了基础。首先,历史画创作应该是符合历史规律。广义的历史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辞海中解释有历史画的词条,指的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历史画的创作不仅仅集中在历史事件,比如《移动红旗》等画不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但也属于历史画。
历史画在古罗马时代已经萌芽,文艺复兴时代是历史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画的开端是秦汉时期,在隋唐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到了宋元,历史画总体走向了衰弱。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刻画人物的历史一直是历史画主流,而宋代以后则以山水画为主,明清的山水画开始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画转为以乡土情结的现代的融合。比如《赶火车》和《检阅》,全景画在多样化中体现主旋律。
中国历史画的创作应该遵循历史规律:历史回放与责任、元素解读与视觉解读以及心灵震撼与美学监督,还有中国历史画创作的文化自信。历史画创作应该表达对历史的敬畏、体现主旋律。历史强调客观性,不同画家对同一时期的历史画的审美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画家应该穿越历史的迷茫,担起历史的责任。对于中国历史画创作的文化迹象,画家应该追求而不是避免。艺术家在新中国的旗帜下,怎样有一种自觉的追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
张祖英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
自前年国家斥巨资投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各省形成一股热潮,这是美术界的大事。从另一方面讲,中国的近代历史有过光荣和悲壮、苦难和奋斗,不少可歌可泣的奋斗业绩波澜壮阔。中华民族是历史意识很强的民族,但是缺少能充分反映与此相对应的优秀作品。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艺术积淀层次较薄,需要我们大力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艺术家对投入这类创作工程的热忱很高,研究历史,思考现实,这促进了他们对主题性绘画的创作和探索。
做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配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组织优秀艺术家的参与和投入,才能保证创作质量,流传后世。从历史上看意大利文艺复兴后、包括法国卢浮宫中许多宏伟巨作,欧洲的一些大师,米盖朗琪罗、伦勃朗、委拉兹贵支、鲁本斯、德拉克洛亚、大维特等,俄罗斯的列宾、苏里柯夫等,都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的作品成为世界美术珍品。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创作的一批优秀历史画其性质也都是国家订件,今天看来仍很感人。其成功的关键是——艺术家在接受任务后研究历史资料、收集素材、挖掘创作内涵,使自己从史实研究和实地调研中得到精神感染和情感融入,把全身心投入创作成为自身的精神需求,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艺术理想。
优秀的历史画创作属于艺术品序列,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它应是艺术家对历史的感受,反映了时代对历史的思考。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如前苏联画家的莫伊申科《红军来了》、《母亲们、姐妹们》、《通讯兵》、杰涅卡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它们不是表现某一特定事件,而是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感觉,但画出了国内战争和二战的心灵感受,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成为俄罗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也不应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再现,同样应是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都来自近代史的重要史实,所以必须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史料分析有明确的再认识。优秀的历史画创作属于艺术品序列,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比如莫伊申克《红樱桃》、梅尔尼科夫《告别》,国家重大题材的创作也不应该是历史的简单在线和史实的罗列,应该是充满精神力量的作品。投入历史画创作的作者还必须要对历史有公正的认识,独立自主的判断,要有历史意识。需要创作的领导者和作者都在不同角度承担着历史责任和艺术责任。
我们还要加强历史画创作相关的学术支持和问题探讨。创作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学术后盾作支撑,学术单位介入很重要,许多成功的经验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和交流。
随着时代不同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各有不同,历史画创作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值得研究。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画,可以一步步将历史引向真实,必然会对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促进人类的精神反思。这就是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
中国艺术的新启蒙
邓平祥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历史画的当代意义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通过历史画将历史课题在现在赋予一定的意义。之所以称之为历史画的新启蒙,是因为我们发展的是当代的历史画。现在的我们遭遇了“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使得人们对进步的信念,历史时代划分的看法,能知能行的个人形象,都产生了疑问。”由于世界在世纪的变局和后现代的风行,后现代的思潮也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意识,于是在当代中国人的意识和思想之中也开始了一个精神“平面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举凡“平面价值”被不适当的抬高了;而“深度价值”则被不适当地贬低了。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说,欧洲和俄罗斯的历史画创作高峰起源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中启蒙运动是“现代”的开端。在理论上说“现代性表示的是18世纪时树立的一套西方特有的观念,现代性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能自由行动、自由求知的个人,他能用实验自然界的秘密,他和他人共同努力便能创造出更好的新世界。”18世纪法国的历史画是高尚的题材和创作,背景就是启蒙运动,启蒙作为历史的选择和转折时期,要有视觉形象的表达,符合历史文化法则。
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趋于现代性的。根据历史法则和艺术知识,徐悲鸿先生《愚公移山》等画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中国的画家对于悲壮的历史,要像俄罗斯、法国等画家那样诠释出来,就要做出历史的判断、审美的判断。驾驭重大体裁的深刻性、参考历史再加上自己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才进行创作,这些是当代意义的历史画家。
处在现在的年代,画家们应该建构自己的新当代,历史画创作是一个重要的开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怎样了解历史人?我们怎样对待历史?首先是对史实和史料的分析。对史料的分析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用理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诠释。其次,对历史画创作要有信心。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和同情。如果没有建立在了解之上的同情,是画不好历史画的。希望能够创作出像德拉克洛瓦《自由主义领导人民》一样能够影响国人的心灵的画作。任何物质都无法与这样的精神食粮比拟。
艺术家要尊重历史
詹建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
上海这次的展览非常有意义,特别是成立历史画创作的研究机构是非常有价值的。历史画在当下的社会里如何发展是个很突出的问题。现在几乎全国都在开展历史画的创作工程。历史画的前景是乐观的。因为历史是不可否定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每个人都是有历史的。既然有历史,那么表现历史的艺术肯定会存在。现实与艺术是密切相关的,在任何时期的发展历史是抹杀不了的。
艺术家的兴趣是广泛多元的,有人关注当下,有人关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也会有人关注历史画。也会有人用写实的方式去画历史画。正如写实的画法不会消灭,西方几百年的历史,固然有些不再流行,但写实的画法依旧在发展没有消失。历史画是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艺术方式,它是不会轻易消亡的。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都是用非常逼真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反映历史,今后的历史画是否还会像这样,现在并不能确定。但是目前的状态肯定会存在。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和人文精神的需要。历史画在当代文化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否认的,但是就艺术本体来说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所达到的高度仍然是有差距的。西方历史积累下的大师的经典是难以逾越的但不是不可企及的。我们吸收应该学习的东西,起码是乐观的前进态度。
有的历史画比较假,有的不够动人,这两点是致命的。这有个历史与艺术的真实性的问题,这个真实性不在于历史与艺术的真实性的角度,好的艺术真实是可信的,就算这与真的历史是有差别的,主观性很强,但这个真实是视觉的直观感受无关乎历史本身的选择。历史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艺术家创作时挖掘的资料。
艺术家应该要进入历史的情景当中。不管是即兴场面还是惨烈的战斗场面都应该符合历史的状态,这个状态所有东西都应该符合视觉的真实性。因此,画家应该充分掌握已有记录的历史。画历史画要尊重历史、深入历史、有情感强度、有深度。
艺术教育应注重创作思想的培养
龚学平全国人大常委,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名誉校长
这次研讨会中,专家们深入讨论了什么是历史画,以及历史画应该如何创作的问题。从事历史画的同志,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作激情。
搞历史画的同志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有冲动和激情。作为当代的历史画家一定要具备三个精神:第一是甘于寂寞。第二要敢于为自己钟爱的艺术献身。第三要有创新精神。历史画与其它题材的绘画一样,要与时俱进。如果还是用过去的老办法去诠释历史画,就永远做不到超越过去的创作。作为当代的历史画家一定要具备这三个精神,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经典之作。
在历史画的取材方面,其题材应该是多样化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单一。如果题材广泛了,市场就有了。现在是历史画创作的黄金时期: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画的题材;其次我国国力强盛,完全有能力支持画家创作历史画。
当然,除了题材广泛、国家重视以外,我们还应该认清历史画创作和教学的关系。要搞好历史画,关键要有接班人。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我们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学艺术的学生非常少。如今艺术是大众教育,每学年的艺术生有几十万,现在对我们艺术院校的教育来说,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首先是要加大文史教育,这是新的教学观念;其次,作为历史画的接班人,写实功底要加强。第三,艺术教育一定要和信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此应该进行复合型的教育。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艺术与数码技术的结合。历史画是否也可以创新一下,让我们的历史画卷动起来,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最后就是要加强实践。现在的艺术教育都是课堂教学,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所以我们学校要建一个实训中心,让学生在里面学会动手。
许多与会专家都关心,我们成立历史画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提出要成立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是画家们的历史画创作提供支持。我们要把这个中心办成理论研究和创作的工作室,办成教学工作室,办成交流的温馨之家。首先我们学校有加起来近7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可以为画家的创作提供场所,只要有志于历史画创作和研究的,我们都欢迎;其次,我们可以为大家提供国内国际的艺术交流;第三,你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我校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可以帮助推向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就是要培养文化经纪人;第四,我们能够举办大型的历史画展,还可以办进修班,培养历史画的接班人。今后还可以培养研究生。
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
郑重文汇报高级记者,美术评论家
历史题材的绘画不是历史,是艺术,是画家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绘画的艺术语言,表现历史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客观地反映历史。
从器物的花纹上可以知道,商周时代,已经出现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历史画,内容多为黄帝、尧、舜及禹的征战,教民生产的故事。到了汉代,皇帝更加明确和重视历史题材的绘画,汉文帝和汉武帝表现得尤为突出,建上林苑、画古代圣帝贤后于宫室中,大到宫殿门壁之类,小到经史文籍。魏晋时代亦是如此,画娥皇女英陶唐诸像,以为观瞻。顾恺之画《女史箴图》、戴逵画《秦皇东游图》都是当时的历史画。唐代历史题材画尤甚。唐代张彦远,总结历史题材及宗教为内容的绘画,在《历代名画记》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绘画的社会作用,要求画家作画的时候要掌握:画壮士,有奔腾之势,有激扬之态,画王公,有神灵气,不似世中生人,画士佛,有情势,画恶人,尽现其态(当然是丑态),按照这样的要求,势必带来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矛盾。用现在的话来说,都要美化或拔高。这样,首先就无法做到历史的真实。
从绘画史来看,历史题材绘画的兴衰有着独特的规律,大体可以看出,凡王朝兴盛、社会安定,帝王就会重视提倡历史题材的绘画;相反,王朝衰微、社会动荡,历史题材的绘画就受到影响。如春秋战国时代,六朝时代,唐以后的五代。宋以后人物画衰微,更不谈历史题材的绘画了。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礼贤下士之风泯灭,而才智之士的觉醒与独立,蔚然竞起,或为合纵连横之说,或倡坚白异同之谈。言论无拘忌,思想无束缚,三代理教的壁垒破坏无遗,各路诸侯都以“自大”为尊,不需要再去画什么历史圣贤作为民众的榜样。南北两朝都有几个皇帝欢喜绘画,如宋武帝、齐高帝、梁武帝。在诸帝的提倡与推动下,画家辈出,绘画蓬勃发展,但所取得的成果不是历史题材的绘画,而是宗教画及山水画,山水画冥思玄想,多出新意。随着“贞观之治”的盛况,唐代又把历史题材的绘画重视起来,敦煌壁画到了唐代是最辉煌的时期。自宋以降,历史题材的绘画多从文学作品中来,是文学作品的“写意”之作,严格地说已经不能算是历史题材绘画了。
所谓历史的真实,应该是大的方面来说的,即不能把事物颠倒,把无说成有,把有说成无。艺术的真实即细节的真实,即人物的服饰、室内的陈设、家具上的纹钉饰、屋宇建筑,要符合时代色彩。历史是成功者的历史,历史题材绘画也是成功者的绘画,不管是描写古代或他们的当代题材,都是成功者的意识再现。
新中国成立后,画家们所画的红色题材的历史画也相当可观,有革命领袖、革命圣地、革命英雄人物,画种有中国画、油画、水粉画、宣传画以及连环画或版画。这些画多少带有历史局限性。我们要以历史的态度对待这个历史局限性,真正的艺术在明天。
历史画的语言学解读
孙乃树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世界上有一种一往无前永不回头的东西,那就是时间。人留恋于这种时间的流逝,便用各种媒介(比如文字和图像)记录下在时间中发生的事情,力图挽留那些失去的时间,这便是历史。而用绘画的手法记录下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便是历史画。
历史画的重要命题,或者说首要目标便是复制历史、还原历史,那么,历史画果真能还原历史吗?这是值得探讨的前提。
当代大众文化媒介,诸如电影、电视、广告、照片、绘画、雕塑等皆有这样的属性。它们描述和表达的并非是历史的元话语,并不能等同于实时实地发生的事件,我们常常误把我们在文字或图像或影像中得到的印象误以为是历史的原型,那实在是一种错觉。这其实是我们在艺术媒介运用和符号语言运用中发生的偏差。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论述了语言符号的性质,任何语言符号都有概念和音响形象组成,音响形象即能指,而它所指向的概念则是所指。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
法国上世纪60年代最负盛名的文论家批评家罗兰·巴特发展了索绪尔的这一理论,他指出,语言符号总要指向语言之外的东西,索绪尔的那个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只是第一级符号系统,这个能指与所指的统一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只是第二级符号系统的能指,它另有所指,这个所指就是自然界中的实物,即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事物。然而在这个第二级符号系统中所指和能指,即我们的那个音响符号和概念所指向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是由文化和历史决定的。
由此我们可以以为历史画是无法还原历史的,历史画只能是今天演绎的历史,历史只能活在今天。那么,历史画的意义何在呢?我们今天重提历史画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当我们的历史画不是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统一的历史概念,而是激发我们、引导我们去思考历史、感受历史和阅读历史的时候,它便变成了一种活的、动感的东西了,它便具有了多元的延展的具有生成性的生命价值。
首先,历史画可以不必像过去那样背负还原历史真实的重负,而是着眼于现代,着眼于今天,着眼于历史对于今天的意义,着眼于对历史的解读和阐释。此外,历史画除了表达艺术家表达人们今天对历史的理解、态度、感悟、体会之外,历史画总是艺术家们的产品、艺术家们的创作,它应该是艺术家成其为艺术家的生存状态的显现,即艺术家的艺术态度、艺术观念、艺术状态、乃至其对艺术形式把握的可能性和程度的显现。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符号的这种界定和阐释为今天的历史画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