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真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胡适
傅斯年,民国著名学者、学术思潮引导者和学术工作领导者,新文化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新潮》的发起者,五四运动游行总指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立者,中研院总干事,北大代校长,台湾大学校长,是研究民国学术和教育绕不开的存在。胡适曾连续用十四个“最”来形容傅斯年的天才,出自胡适之口的如此之高评价,除傅斯年外,再无第二人。
以傅斯年为中心的珍贵文献
2015西泠秋拍:中外名人手迹暨虚空草堂藏名人书法专场
2056号至2061号拍品为傅乐成旧藏傅斯年重要文献
最近新出现了一大批以傅斯年为中心的珍贵文献,包括傅氏1928 年中山大学讲学笔记、1940 至1942 年抗战日记、1947 年与中研院同仁等致傅仁轨题词册、1950 年去世后由傅乐成整理的照片和传记材料等,煌煌数十种,涵盖傅斯年身前的学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以及身后的文献整理,傅斯年侄子、历史学家傅乐成旧藏,为异常丰富的傅斯年相关文献,亦是民国中研院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之一。由于傅斯年的手稿非常集中,似此次在市场中出现如许多的傅氏文献可谓绝无仅有,甚至将不复再有。
兹选取讲学笔记、日记和题辞册三种进行简要介绍:
傅斯年1928 年讲学笔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诗经> 讲义稿》、《战国子家叙论》、《< 史记> 研究》四部著作,以及史料问题、比较语言发达史略、乐府、顾炎武、五言诗的起源、文体问题等讲座的底稿,是奠定傅斯年学术地位和理解其学术生涯发展的最重要手稿之一。其中相当部分并未出版,对完善傅斯年的著作出版,以及众人对傅氏的认识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1926 年底,负笈海外七年的傅斯年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史学二系系主任,由此进入教育工作、学术组织和学术创作的高峰期。到校后,傅斯年一方面延聘著名教授,自任功课甚多,对中山大学教务贡献很大;一方面“以其纵横捭阖之才,韩潮苏海之口,有所凭借,遂成一校领袖”(顾颉刚语),在学朮组织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傅斯年在此期间曾讲授《尚书》、《诗经》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比较语言学、《史记》研究等课程,开设文史导读讲座、中国三百年来学术成绩及思想派别等讲座,撰写、出版了大量论文和讲义,初步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等四部讲义即为其中最重要的学术成果。
笔记首先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史记> 研究》和中山大学讲座相关手稿二种一册及散页若干,计一百三十余页。该《讲义》为傅斯年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对《易》、《春秋》、《论语》、《孝经》的成书年代及与孔子的关系都有精辟的见解,迄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目前出版的《讲义》中有两个目录,一个是傅斯年的原定创作提纲——拟目,另一个是实际的出版目录。两相对照,很快就能发现实际出版比傅斯年的既定写作内容少了一大半的内容,而这些缺失部分中的诸子以及西汉盛时文人在社会上之地位、古文学、汉武帝、刘向、杨雄等内容均在手稿中保存了下来,其篇幅占拟目三分之一以上,对完善《讲义》的价值自不待言。同时,这一发现又可说明拟目当为傅斯年当年的实际上课内容。另外,手稿上又多表明时间,对考察《讲义》的创作时间和进度等都有所帮助。至于手稿中的顾亭林等部分,当为傅氏在中大讲座内容,从未出版。
其次,包括《< 诗经> 讲义稿》、《战国子家叙论》相关手稿一册,计四十八页左右。傅斯年早年就读北大时就曾发表过《诗经》研究文章,1928 年执教中山大学时,复因授课需要而作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据此出版的《< 诗经> 讲义稿》在《诗经》性质、成书年代、研究史等方面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有重大突破。此手稿多与已出版的《〈诗经〉讲义稿》相合。其差别更多地在于,手稿为上课讲义性质,傅斯年往往记载上课的要点,不必如正式出版般敷衍成文,其缺点在于少了论证和衔接,逻辑结构不够紧密,优点则在于更为简单明瞭,表达上也可以更直接和个性化,没有过多顾忌,整体上更贴近作者的本来思路。《战国子家叙论》是1927 年在中山大学开课的讲义,在诸子产生的原因和对战国、秦到汉初武帝以前的分期上,都有独到的认识。但附记中傅斯年曾说“此篇必须与下篇《战国诸子文籍分论》参看,方得持论之意”,然而,《分论》从未出版。此手稿后半部,部分延续了已出版的《叙论》内容,之后则分孟子、墨子、庄子、法家、名(家)、阴阳等进行论述,当即为傅氏所述《分论》草稿。
再次,讲学笔记中尚有历史研究体系(System of Historical Study)英文手稿一册三页,其中一页上标有“28/7/19”,当为傅斯年讲授相关内容的手稿。依据手稿可见傅斯年本拟按照A Critique of the Historical Science、A Positive Programme 等三个章节进行论述,且其中第一章已开具部分内容。尽管傅斯年曾留学七年,对西文著作甚为熟悉,且具备娴熟运用的能力,但目前已发表著作中纯以外文写作者相当少见。
傅斯年诸多课程和讲座的内容常常互相阐发,乃至由于傅氏对部分内容的深入研究,产生《< 诗经> 讲义稿》从《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的《诗经》部分脱离、单独成书的情况。这种学术创作的互相产发性及延伸性,事实上更充分地保留在标明写作时间的笔记上。这一类似日记体的笔记,不仅对于了解傅斯年思想的嬗变,乃至对进而分析其日常生活的情状都有指导意义。
自然,关于生活方面,意义更大的无疑要数傅斯年1940 至1942 年抗战日记。
日记扉页上有傅斯年本人署款“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今年住昆明”,同页自注“改三十年用”,内页又有“已向赵订(指订购书籍),31/1/23”,可知其写作时间至少为1940 至1942 年。当时傅斯年正随史语所撤退至昆明、李庄。史语所全称历史语言研究所,由傅斯年于1928 年创立于广州,并且直至去世,傅氏一直为该所所长。在其领导下,史语所成为民国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中成绩最突出的部门,史语所学派是民国时期最有成就的学术团体,对新史学的建立居功至伟。
日记中注明日期者有六天,分别为1 月17、18、19、20、21 日和3 月11 日所作,稍举二例:
1 月17 日:今日始记日记。晨起即倦,将《性证》(《性命古训辩证》简称)发校,上山看《十七史商榷》三卷。看李方桂病。下午济之(李济)有信来,往访之,请其不必辞主任。寻下列各件所在:(1)“且东夷大反”殷盖;(2)壶盖;(3)数带钩;(4)弩机。未得下落。谓移三组。李光宇谓不在三组,博物院册查不到,待续查。又“印祖”二亦应查。下午更倦。晚请通与董、梁(当分别为董作宾、梁思永)长谈。看《切韵考》。十二时寝。
日记扉页上有傅斯年本人署款“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今年住昆明”
3 月11 日:上午请各理事,下午二时半入城,四时半到,又往联大晤孟邻(蒋梦麟)先生,返后开历史组审查会,寅恪、从吾均到,决定:1,特取蒙思明。2,正取(1)朱倓;(2)何兹全;(3)郭豫才。3,备取(1)陆翔;(2)魏兴南。
从中已略可管窥傅斯年日常生活之繁忙、平日之用功,以及交游之广泛。
日记中段为傅斯年长达二十二页的营养笔记,分为各国食物比较表、改善之法、食物营养计算表、各种食物之成分表、成品食物之成分表、疗治营养不良病症之主要食物表各节。全篇旨在研究食物营养问题,以求解决抗战中中国军队及平民营养不良病症。
日记前后部分尚有关于中研院经费、博物院、中央医院、卫生署、教育部考试、营造学社、北大、Memorial Publication(出版回忆录)纲要、朋友通讯簿、8 月和9 月收支一览表等约二十页。
其中一页上傅斯年甚至开列了“今年(1940 年)的愿望”,可视为其未来十年的学术规划,包括:古史(专著与论文)1000000(指百万字,下同);明史(专著与论文)250000 ;考据文300000 ;史学小册200000 ;□ 50000 ;Philologic(语言学)250000 ;Dogmatics(教义学)300000 ;Miscellaneous(杂项)3000000。同时,自注“每年三十万,十年三百万,不可早死”。傅斯年之所以自注“不可早死”,既是对自己有更高期许的表现,事实上更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过度劳累身体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命令自己不许死。巧合的是,傅斯年正好逝世于十年之后的1950 年,不幸一语成谶。
抗战以来,傅斯年因国事、院事忧心如焚、终日操劳,兼战时环境艰苦,营养不良,又遭母丧,精神上亦受严重打击,以至于身患高血压的他数度住院治疗。日记中所书中央医院事即当与其本人或母亲入院直接相关。
胜利后,傅斯年又为北大复校、中研院迁回南京事往来奔波,至1947 年6 月将各项事务交接后,傅氏终于得以偕同妻、子前往美国就医,遂有傅斯年及中研院同仁为傅仁轨所作题词册,即题词册相当于中研院同仁及其后代为傅氏一家行将前往美国而作的纪念礼物。作者包括傅斯年、俞大彩、梁思成、劳干、芮逸夫、李绪先、那廉君及其后人劳延炯、劳延煊等十六人。
傅斯年1947 年6 月前往美国,至1948 年8 月归国,前后在美治病、养病达一年之久。期间,傅仁轨免费就读于美国一私立小学。由于傅氏回国时,傅仁轨还差一年毕业,经俞大彩要求,傅斯年遂将儿子留在美国继续就读,请赵元任夫妇代为照顾。之后,傅斯年亲历国民党政权垮台,心神遭受严重冲击,复为史语所迁台和台湾大学建设操劳过度,终于在接受台湾议员质询后病发,就此驾鹤西去。于是,傅斯年、傅仁轨在美匆匆一别,居然是使得父子二人天人永隔的诀别。
凡此,已可大致明了新材料对认识傅斯年和完善其著作出版之价值,略窥傅斯年为学术、教育和国家奉献的一生,形成大致的傅斯年印象。若套用一句陈寅恪评王国维的话,则“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但其创立史语所、引导新史学和中国现代学术建立之功,当“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12月24日至12月25日
预展地点: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 展览厅(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拍卖时间:12月26日至12月28日
拍卖地点: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网 址:www.xlysau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