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琳
曲玉琳《满江红》部分
作者 蒲波
走进著名书法家曲玉琳的北京工作室,墨香扑鼻而来。室内大案台后方的墙面上悬挂着一排斑斓迷幻的彩墨画。书法作品“佛心”放置在彩墨画的一侧,尤为抢眼,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
“我到今天都没有拜师”
曲玉琳出身于三代军人家庭,到今天,能够如此随心地与中国书法守候在一起,是“闯过来的幸运”。
10年部队生活,10年政府机关生活,学过油画、摄影且精通武术的曲玉琳始终在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1995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潜心做书法。
“当时,离开了经济收入,家人都不赞成,”曲玉琳说,但是他希望把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都留给自己。在他看来,艺术不被社会认可是分文不值的,每个艺术家都要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我的个性就是‘做就要做成’”。
从兴趣到责任,曲玉琳全心“浸泡”在书法之中,越来越发现了书法的重要性。他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在最困难的时候,习惯于每天抽2-3包烟的他已然戒烟,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购买笔墨纸砚。
“我学书法没有老师的,到今天都没有拜师。”曲玉琳有很多书法界的朋友,“中国书法自古无学府”,他临过的帖、读过的帖太多太多了,“只要是帖,就会去临,还会复印成册”。不过,曲玉琳从一开始学书法,就有意识“临帖不写帖”,希望能给自己的书法作品注入当代精神、个性化特征。
小鸡总是会破壳的。曲玉琳自谦到,实在不敢说有个人风格,只是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而已。他认为,任何艺术形式,从事者不能驾驭它,不能从中找到自我,这个艺术形式是不存在的。
榜书后来为何没了?
研习书法多年,曲玉琳在寻找,寻找一个“填空”。终于,他发现了榜书。
《民魂》,是曲玉琳为习仲勋博物馆撰写的榜书作品,庄严,凝重;其榜书《军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为人民大会堂收藏; 榜书作品《天骄》,被编入北京中华炎黄研究会纪念邓小平一百年大型书画集……
“榜书不是行书的放大,它有自己的结体,”在曲玉琳看来,现在不少书法家所写的“榜书”都不是真正的榜书。他认为,榜书是属于真字范畴,应该是工整的、结构端庄的。
在历史上,李斯、萧何皆书写过榜书。榜书后来为什么没了?
“古代研墨速度慢,不方便书写榜书,”曲玉琳认为这是榜书消亡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他猜测,或许是因为古代榜书是写给皇家所用,一旦书写不好,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书家都不愿意去冒险”。
就好像电影有IMAX,有球幕等区别一样,曲玉琳以为榜书也需要适应远距离这样的视觉距离。他决心“趟”这条路,到各地看“榜匾”,拍照留存,还希望出版自己创作的《榜书集》。
书法不分文武,是两个“无限”的碰撞
在谈话中,曲玉琳总是强调书法的“艺术性”。
书法从汉字而来,却又超脱。“所有的艺术都没有中国书法的特殊性,”曲玉琳说,书法对中国人不陌生,它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可以说群众基础相当好。
但是,曲玉琳不完全赞同“书法普及的必要性”。“书写工具在发展呀,当代的书法应用方面不需要倡导,但从艺术角度看具有存在价值。”曲玉琳认为,中学生学习书法,应该是着重学习书法的“艺术方面”,而不是“应用方面”。
他笑道:“不会写毛笔字是正常的,但是谁会用电脑打字然后装裱在家里。”他的观点是,传承书法,要强调自觉性,不能强制,“艺术是可以选择的”。
对于书法的独特魅力,曲玉琳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书法是两个“无限”的碰撞,也就是无限的表现力和无限的想象力相交融产生的景色,是全世界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书法不分文武,只看谁去从事它。”
“我从不吝啬自己的作品”
如今,书法维权成为书家的一个新话题。
“在古玩市场到处能看到我的字,”曲玉琳不操心这样的事。他说:“保护无可非议,但是创作一个字就要去注册,对于维权的理解就太狭隘了。”
曲玉琳表示,还挺喜欢别人临摹自己的字,“只要不是打我的名,却不是我的字”。
近来,他又给内蒙古边防团战士送去了12幅作品。“书法是服务于社会的,我从不吝啬自己的作品,”曲玉琳坚持认为,艺术永远不是商品,是不同于汽车、飞机的,有其特殊性,即使进入市场,也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曲玉琳的书法作品也全球漫游,到了泰国、俄国、日本、英国等地,却是别样的传播媒介——武术圈的功劳。
“形象艺术中最美的就是线条的流动。”曲玉琳认为,书法走出国门,与外国人之间是没有代沟的。作为中国书家,他有义务去宣传、引导中国书法艺术的跨国传播。
想做诗书画一体的大家,没卖过一幅作品
工作室内,茶香氤氲。
曲玉琳反复强调:“艺术是心灵的呼唤,时代的呐喊!”他研习书法,写诗填词,希望成为像苏东坡那样的传统文人,“更大可能承担传统的东西”。
诗书画一体,他冲着这个目标,重新摸索绘画,探索水墨印象,“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一年内完成1000幅画,这是他的短期目标。“我相信1000这个数字,相信完成1000幅画后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现在已经完成了800多幅。”
从曲玉琳的水墨印象绘画中,各种事物似乎都能浮现出来:花朵、树丛、山水……“这就是水墨遐思,我希望抽掉‘象’,只剩下‘意’。”曲玉琳表示,不会让这些实验中的绘画离开自己的身边。
曲玉琳谈到“水墨特性”时说,人为痕迹越少,自然的痕迹就越多。“自然的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任何东西一旦静态就是画面。艺术家应该避开视觉,去挖掘心灵的东西。”
没有同行,没有老师,孤独,却有自信且充满希望。曲玉琳希望“把艺术的金钱铜锈都脱掉”,让人们看到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有了责任,有了动力、压力,也有了精力,就这样,他每天工作至凌晨2-3点。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曲玉琳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朋友。“我没有卖过一幅书法作品,当你离开钱,冲着人的情感去,就会唤起社会对书法的爱戴的,”曲玉琳笑着说。
书法家简介
曲玉琳:笔名玉林,祖籍山东烟台,出生于西安市。现任陕西省上林苑书画院院长、世界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兼职教授和中华名人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