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清代的娄东画派是以反面教材的形象呈现于众的。因摹古、仿古,它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成了矛头所指,象征着中国画的颓败、僵化。不过,今天人们隔着时空的距离再度审视娄东画派,得出的印象未必“一边倒”。近日,“南宗正脉:上海博物馆藏娄东画派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共展出王时敏、王原祁、王撰、吴世睿等多位娄东画派代表人物的80件作品,试图还原真实的娄东画派。
17世纪中叶,明清鼎革,隐居乡里的王时敏遵循“画家以古人为师”的画学思想,师承董源、巨然和“元四家”为主的“南宗”传系,开辟了以摹古、仿古为宗旨的绘画风格,将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峰。
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少时跟随祖父学画,在丘壑经营、笔墨技法、意境气韵等方面有诸多创意。就在这“二王”祖孙笔下达到顶峰,“南宗”山水渐渐成了“山水正宗”。一时间,慕习者络绎不绝,这样的画风日后以“二王”家乡娄东(今江苏太仓)为名,被称为“娄东画派”,一直延续至清末,是清代的山水画主流。
事实上,娄东画派的摹古、仿古背后,亦有不囿于古的探寻与各自的心得体会。展览中,一套六开的山水扇册是王时敏不同时期赠与亲友的作品,分别绘于33岁、34岁、43岁、44岁、64岁和77岁,作者绘画风格的演变从这些小小的扇页中表露无遗:30多岁较为秀润,40多岁构图较为饱满、元气充沛,六七十岁笔墨款字都显出醇厚浑穆的韵味。
王原祁更是将仿古风尚中的再创精神发挥到底。他提出“借色显真”,不满足于“以墨代色,墨分五色”,而是借助色彩手段抒发真性情。一幅绘于1708年的《仿倪黄山水图》,墨光与浅绛汇融成柔和的呼应对照。又如一套五开的山水扇册,时而色墨交融,流光溢彩,时而云雾空?鳎?腥缦删场>菟低踉?钤降酵砟甑纳枭?剿??绞窍灿门ê竦闹?蹋?缘憧樽赐磕ㄓ隰魇?蛘吣?嗌?希?惺备纱嗑陀檬?獭??煌该鞯难丈??股?鹊靡郧炕?D压?0世纪公认的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就曾认为,是王原祁开创了中国的“印象派”。
追古,或许只意味着传统基本功的积累;而创新,断然离不开这份踏实的积累。张大千早期也曾专心研习古人书画,据说是学习古代名家数量最多最博、在笔墨技法训练上获得古法精华最多最好的画家之一,正是有了这样深厚的功底,日后才能自创泼彩画法。(记者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