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作品《吹箫仕女图》(粉本)
张大千作品《印度女》
早报记者 顾维华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极负盛名的艺术大家,张大千一生创作内容丰富、变化多元,但那些技法与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张大千留下的大量粉本(中国绘画中施粉上样的稿本)无疑是忠实的见证者。
昨天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开幕的《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张大千孙云生画展》展示了张大千弟子孙云生收藏的张大千粉本作品30件,此外还包括大千绘画作品10件、孙云生的10件作品以及部分珍贵的书信手札等文献资料。
粉本之中,既有早期的敦煌临摹底本,也有后期的创作线稿,内容涉及仕女、高士、佛像及动物等,如《印度女》、《吹箫仕女图》、《闲逸仕女图》、 《大千居士自写乞食图》。此外,还有大量课徒示范粉本、总结对比的各种线条或皴法、技法提要的题跋以及张大千旅居海外的珍贵照片。
“粉本”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史载唐代吴道子曾于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玄宗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清代 邹一桂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也。了解一位画家,往往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研究他的画稿,这对于中西画家 都很适用,如同达·芬奇的手稿揭示了他绘画中的许多秘密一样,透过中国画家的“画稿”,也能具体地解释其画作风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张大千本人精研各代名画,遍临遍仿,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这些粉本为世人了解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更是观者直观地了解古 代书画艺术的重要途径。张大千生前对粉本比对成画还要重视,他曾说:“作品在创作之际才属于自己,完成之后便属于别人了,至于粉本或勾本永远属于自己。我 这一辈子画画,最重要的财产还是一些粉本。”
提供此次画展所有作品的孙凯先生系孙云生之子,而孙云生是张大千先生最为亲近的弟子之一,1936年师从张大千学习书画。20世纪50年代,张 大千在巴西建中式庭院“八德园”侨居,召孙云生随侍。孙云生长期伴随张大千,终生不离,一边学习书画、深造画艺,一边帮助张大千整理旧稿、照顾生活,可谓 亦步亦趋。张大千后将一生积聚的全部粉本逾千件悉数留赠,以纪念半生的师徒情缘。孙云生临终前又将这千余幅粉本托付给儿子孙凯,并希望这些遗稿能公之于 世。
展览同时还展出了张大千的弟子孙云生的作品10件,师徒作品并置展出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艺术家为了中国传统书画薪火相传所做的努力。
孙云生之子孙凯昨天对早报表示,目前展出的仅仅是收藏总数的十分之一,大量的粉本还在台北收藏,“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展出,是因为张大千先生与上 海有着深厚的渊源,没有近代的上海也许就没有张大千传奇的一生,我目前的想法是在上海与成都两地规划建设一个一流的张大千孙云生美术馆,只要这个馆建成, 我将无偿捐出这部分粉本供收藏展示之用。”据悉,目前,这一构想中的美术馆仍处于选址与规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