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城 广州画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院正副教授公开PK事件引发美术界职称评定争论:
“中国美院教授公开PK”事件持续发酵,更在艺术界延伸出有关“教授、美术师”等职称评定的争论话题。广州画院副院长张绍城称“有些画家根本不把职称规定 当回事”,而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王见则对教授职称评定提出了质疑:“从何而谈教授职称?依据是什么?标准在哪里?”■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朱叶青列出的PK细则]
●唯一裁判:所有学生。
●学术PK标准,两个硬指标,纯属个人的:
一、艺术作品。细则:艺术作品为个人从事的艺术创作,呈现一条自始至终探索脉络(偶凑热闹,集体创作,不算)。
二、学术著作。细则:必须是个人学术专著,呈现一个长期理论研究结果(弄几篇展览说明,名为策展,好意思说学术著作吗!)。
●擂台规则:我,以副教授为标准,学术十项全能、专业单打独斗,请便。
●我PK对象:旧乡党,十常侍。
●点名:高士明、宋建明、杭间等人上台。
●PK原则:
一、各类国家、学院级科研课题,属于伪学术门槛,不予考虑。
二、各类学术名义研讨会,属于权力游戏,不予考虑。
三、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等租赁场所,属于金钱游戏,不予考虑。
三、各类购买中国美院出版社书号出版物,属于商业交易,不予考虑。
四、各类“主编”(模样像书的东西)集结,属于剽窃行为,不予考虑。
五、各类先进、劳模等称号,属于专业之外,编入中国美院城管队。
六、真不好意思,扒光你们了。
焦点
美术师职称评定
有些画家会质疑:“自己已经全国闻名,却通不过美术师的晋级”,有些画家会认为这是“人为阻碍”,但其实是他们不理解规定。
收藏周刊:近日,“中国美院教授公开PK”事件引申出了另一个有关教授、美术师等职称评定的话题,您对此事有何看法?
张绍城:美术师的评定与美术学院的教授等职称的评选可能有所不同,教授的职称是在教育部门评,他们要求除了要有画家(专业)的成就之外,还需兼教学的成就。
对于中国美院这次的事件,说到没有著作却能评选教授,或真如发起者所说被点名的几名教授没有很好的著作,但并不代表他们在教学上没有创造性,也不代表他在 专业领域上没有作品。攀比之心不可取。现在有种现象是,有的人会因为自己评不了职称而直接怀疑整个评审制度的可行性,这都是偏激的行为,任何规定都有其相 对性。
收藏周刊:广东在美术师的职称评定情况如何?
张绍城:我曾担任过多年美术界高级职称的评委,而且更参与制定一级美术师的评级标准的制订工作。记得广东省的有关评审标准是比上一级定下来的草稿更加详细 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评选二级以上美术师,如何晋级等。这里则要求每一次晋级,都需要在“全国或省内美展”里获得成绩。其中比如从二级美术师上升到一级美 术师,就得需要本科学历、担任二级美术师超过五年,并在这五年期间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美展三次以上,并有其中一次获奖,或者入选两次,其中 一次获银奖以上,或者只入选一次,而获得金奖。如果其中一项不足,那么其他条件就需要特别突出才行,也称为“破格”,但有些画家不理解。
收藏周刊:不理解?会出现哪些情况?
张绍城:在评审之前,应该所有画家都能够拿到相关文件的说明。但有些画家根本不把规定当一回事,甚至有一些地方的美协主席也会质疑“为何自己能做主席,却还不能申请一级美术师”的情况。
还有一些画家对从二级晋升到一级美术师时,在二级美术师申报之前的入选次数在二级美术师审批通过时已被“抵消”的情况不理解,甚至提出质疑,觉得自己已经全国闻名,却通不过美术师的晋级,有些画家会认为这是“人为阻碍”,但其实是他们不理解规定。
广东省的相关执行相对严格和具体。而企图通过疏通关系而达到评职称的目的,是非常难的。
收藏周刊:当时与您一起担任评委的还有哪些专家?如何评定?
张绍城:当时跟我一起担任评委的还有林墉、汤小铭、王玉珏、潘行健等。5名评委中,需要超过3票才能算过关。而最后一关则在省文化厅专门召集各行业的不同 领域的代表,每个行业派一名代表,包括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作协等领域代表10来人左右。在轮到美术师评级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美术领域的 评委中,选一位做陈述,然后再让大家投票。一般情况下,4票以上,问题不大,但如果3票,就需要进步一步商讨。而有争论的地方,有时就在于入选的展览方 面,例如有的入选了“世界华人水墨画大展”并获得大奖,可能这个展览影响很大,但这个展览并不是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话,就参照具体情况而定。
收藏周刊:美术师的评定中,是否存在地域差异?
张绍城: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美术师的评级中,各省标准并不完全统一,造成不少长居广东的外省籍画家,因“广东评选美术师的细则”限制未能顺利通过美 术师不同级别的晋级,从而使得一些画家认为广东有排外思想,但实际上并不这样。这只能说是广东省的相关执行相对严格和具体。而企图通过疏通关系而达到评职 称的目的,是非常难的。
收藏周刊:美术师的职称评定对于画家意味着什么?
张绍城:一级美术师基本上是美术界职称的最高水平了。
收藏周刊:美术师的评定标准,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张绍城:这个相当于法律法规,任何时候都可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但需要修改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说了算。我离开评委已十年,这期间评审工作已逐步完善,更 加常态化,对画家的考核更加全面,文化厅也成立评委库,每次评审随机抽选评委小组,评审结果也统一公示,并实行“评聘分开”。现在职称评定已成为各行业, 各单位有关部门的常态化工作。
教授职称评定
学科设置在名目上的合理与实际上的混乱形成很大落差,又与教育体制的问题合并成错纵复杂的难解难分。所以从何而谈教授职称?依据是什么?标准在那里?
王见:有关教授评职称的问题是中国教育体制和教学体系的大问题。中国现实的普通髙等教育与欧美大学教育在其产生和培养以及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 甚至根本不同。那么,批评参照的标准是什么、共同点在哪里、不同点是什么等都很难很难简单概括。如单就现实而言,中国普通高教在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变相 的科举性质。学科与教学本身的纯粹性很不够。学科划分及建设既过分专门狭窄,又可以说完全模糊不清。学科设置在名目上的合理与实际上的混乱形成很大落差, 然后与教育体制的问题合并成错纵复杂的难解难分。所以教授职称从何而谈?依据是什么?标准在那里?很难批评。但必须指出,现行的科研、论文,都是行政性质 的指标设定,上线就评。学术评定、学术鉴定、学术认定的机制究竟在那里?本来,学术水平是由学术机制来分层确认,非由学术机构确定,学术机构仅仅是学术机 制的操作和工作环节。就像诺奖是机制确定,不是机构确定一样。所以,教授评选的根本问题是机制,而我们主要是机构和政策性指标。学术要求处在悬置的状态, 极难评价评说。“PK”事件只是又一次说明高教有问题,但并不能反映问题的重要之所在。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出任教授
1928年底,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三次恭请齐白石出任教授一职,但齐白石再三推辞,解释“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徐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