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艺术资讯 » 文化热点 » 正文

中国传统文脉的复苏与转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4  浏览次数:18
核心提示:中国传统文脉的复苏与转译

尚扬作品

尚扬作品

应天齐作品

应天齐作品

日出东阿,其中暗指的是传统的复苏,也指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自信的将自己本国的文化发展表现出来,而不是像以往总是模仿西方,这是一种文化的自卑感。从现在开始尊重自己的传统。因此,我们首先应重新审视当下文化的发展状态,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从历史出发理清文化的脉络。其次,我们也要理解西方文化的先进性,为何能被国人接纳?为何一直在学?

认识自己的传统并不是单纯的从某个狭隘的角度去理解,而应该多方面的,历史的去看。和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理解事物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有些散漫,西方重视逻辑推理,而中国更注重发散式的理解。最后都能得出结果,但理解的深度却有差别。如何看待所谓传统,笔者认为,中国的传统就是“没有传统”,中国向来注重兼收并蓄。从历史看,每个兴盛发达的朝代,都具备一个特点,即,包容,开放。相反,每个即将灭亡的朝代也同样具备另一个相反的特点,即,排斥,闭关。拿佛教的传入为例,从佛教进入中国,到以后每个朝代的发展,最后还是被中国化,我们现在看到的佛教,早已被浸泡成中国色彩。

我始终认为,中国文化具有消化,侵蚀,溶解外来文化的特点。任何一种文化我们首先做到的是“拿来主义”即,先不管该种文化是否有我们不需要的方面,先“拿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要用的就会被保留,而不需要的也会被排除。从1840年西方打开中国的大门后,我们被动的接受了西方的科学后,在政治,思想,文化等诸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担心,中国是否已经不是中国了,中国的传统是否丢掉了!我认为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自卑。其实,有这种担心的人他的思想一定还停留在在鸦片战争前后的思维惯性中,而这种惯性正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我们为什么不翻开历史的长卷看每个兴盛朝代是如何包容外来文化?又如何消化,溶解外来文化的?就拿宋元的更替,明清的更替来说。元朝和清朝都是所谓外族。这两个朝代入主中原后虽然形式上在统治中国,而内在的思想文化却被“反统治”。最后的结果是,经过几百年后,这个外族又被浸泡成中国的色彩,也可以说被“汉化”。在政治上表现出的是“反统治”,而在文化上我们可以叫这种方式为“反入侵”。所以,当我们自信的站到历史的角度去看问题时,对于外来文化的介入就不应有任何排斥的情绪。而要大胆的吸取,积极的学习。这其实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中国当代艺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代开始兴起,到现在已近三十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国人几乎将西方现代当代的东西像复印机一样,按照西方的轨迹如走马观花复印了一遍。今天,我们回头去重新审视那一时期发生的一切,很多都已被遗忘,也有很多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一些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拿来主义”。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作品,在今天看来可能觉得有些稚嫩,有些极端的冲动。而,如果没有当年那些“先锋”们的幼稚又怎能有今天的成熟呢?虽不说当今我们已经成熟,但和他们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们开始重新回归自己的传统,而当谈及所谓传统时,我们又该怎么做,或者该做些什么呢?回归传统,并不是完全抱着自己祖宗的东西顽固不化。以书法为例,如果我们今天还死抱着那些古董式的东西不放,那自然是闭门造车。在这个数码的时代里,书法似乎已经没有了它赖以生存土壤,但也不能说它已死亡。在西方,一些理论认为绘画已经死亡,可事实呢?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深刻思考的。也许,谁也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艺术家李津,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力,他是从自身出发,以中国传统文人的思考方式进行创作。

在今天,很多睿智的艺术家都已不再纠结所谓话语权的问题,而是沉静的从更广的角度去思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从尚扬《董其昌计划》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过分的去强调如何回归传统,也没有过分强调什么是当代。事实是尚扬真正做到了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去把握作品。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传统和西方的结合早已有之。而过去人们虽然一直在做却总是表面上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自然的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当下真实生活相结合。将眼界放开,去理解传统,去理解西方,去理解自身。艺术家应天齐是将自己对本土文化的探索融进自己当代艺术创作当中,从西递古村这个地域性的文化符号切入,以当代视觉经验为形式支撑,创造出颇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作品。

我们不应该排斥一切文化,只要对我们有益的,都可以“拿来”。当今,很多人还是站在单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要么担心西方的文化将中国文化吞噬,担心自己丢掉传统;要么盲目的去推崇外来文化,只要是外国的就是好的,只要是传统的就是坏的。这两种观念是狭隘的不够冷静的。当我们放眼历史,去看每个发达的时代都会包容,开放,冷静地去吸收一切不同的文化。作为当代人更应该有这种心态。相信明日的中国人一定是已具备了西方优秀思想的人。这就是历史的发展特点。今天排斥西方的人可能就是明天被时代淘汰的人。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只要是对我们发展有益的,尽可以将其容纳在心。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