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临富春山居图一角》
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神卷”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以其精绝的笔墨、离奇的身世而获得世人推崇,有元以降,历代丹青名手无不从此沾溉良多;而它也成为历代丹青大家竞相临摹仿制的对象,如明四家之首沈周即曾多次临摹,而清初画坛的领袖王原祁则先后认真临习过七次之多。其他各家所临,在在多是,不胜枚举。至于近现代各家,因不同的历史的原因,极少有临《富春山居图》卷而得其神髓之作,即使该卷前半卷《剩山图》的藏者吴湖帆及以仿石涛、石溪乱真的张大千。
1951年,时年29岁的陈佩秋开始临摹《富春山居图》卷,不过她仅选取了该卷中部的一段为目标。出于女性画家的审美敏感,陈佩秋甚至在临作中,将原本距离相近的松树群和阔叶树群的高度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再创造,而将松树群人为拔高;并在左边的山陵上又安排一丛树木作为呼应;而原本在水口的一叶扁舟则被巧妙安排掩映入松树群中——这样似乎更符合“高隐”的本意。如此种种,处处可见陈佩秋的匠心,故此以书画鉴赏驰名的谢稚柳对其评价极高。在陈佩秋完成临作之后,谢稚柳即以他当时精擅的陈洪绶体书为之题跋,称:
佩秋于临摹前贤诸作,动能得其神理。此效子久富春一角,复能入此胜境。富春有二图,其有乾隆题者是赝品,近时类多能言之者;明清以来,画史百辈,盈尊累幅,动称子久。然风骨卑下,何能趋其后尘?盖子久极变化多姿,自成一体,实源出董巨;不能得董巨三昧者,何足以为子久哉?
寻绎其意,可知谢稚柳对陈佩秋此临作赞赏极多,至推其比一般“画史百辈”风骨高尚而为明清以来可趋黄公望后尘之作。随后,此画被两人珍藏垂三十年,陈佩秋方自题其上,称“兹特捡出,以记岁月”云云,其实显然是对此作别有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