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艺术资讯 » 文化热点 » 正文

“石门汉魏十三品”捶拓琐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31  浏览次数:24
核心提示:1  来源:《东早》  石门汉魏十三品,是分布在褒斜古栈道南端的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石刻的总称,有确切纪年
“石门汉魏十三品”捶拓琐记
1

  来源:《东早》

  石门汉魏十三品,是分布在褒斜古栈道南端的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石刻的总称,有确切纪年的,最早者为东汉永平年间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至晚者是庆元元年(1195)的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这些石刻至今已成为国之瑰宝。

  现在研究石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拓片。石门十三品拓片的广泛流传,石门十三品的深入研究,就是极好的说明。制作石门十三品拓片,如鬃刷、打刷、墨板、朴子等捶拓工具,现在依然需要。下面就石门十三品的捶拓,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第一,东汉《石门颂》,号称隶中极品。以往学者在研究中,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但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如根据拓本首行首字的“惟”之右四横笔的第二 横挑起、“高格”的“高”下“口”有无等,判断拓本的时代与优劣。我们在捶拓时,发现“惟”字右第二横笔,根本不存在挑起,过去拓片之所以造成挑起的现 象,是因为过去捶拓时将二横笔末端与石花相连。在具体捶拓时,我们采取扑拓与擦拓互用的办法,从而使之更接近石刻原状。“高”之下“口”,原刻上方有一弧 形石花,一般来说“口”上方一横折笔的横笔部分,是无法做出来的。我们在捶拓时,用扑、擦两种办法,同时换用小拓包,这样做出来的与石刻原状基本相符。类 似的还有“雍”等字。当然过去的拓本,所用纸张与今天差别较大,同时,石刻原地与今之陈列场所在捶拓时的条件也迥然不同,这也是造成类似“惟”与“高”的 原石与拓本之间不同的主要原因。

  第二,北魏《石门铭》是北魏书法的杰作。在研究其拓本时,“此”字本成为至为珍贵的拓本。上世纪80年代,汉中博物馆曾特邀褒河拓片世家张中发 来馆捶拓,他说他祖上曾制作一“此”字,等拓片制作好后,再补拓该“此”字。我们在捶拓时仔细观察周围的崖面,发现所谓“此”字所在的崖面,明显向上凹 进,而其下则基本作平面状。若损毁,则不能不留下痕迹或者崖面不整,但该崖面平整无缺,没有人为凿过的印迹。这可以进一步印证褒河张氏所解释的。

  第三,石门十三品是摩崖石刻,其崖面极为不整,捶拓时极为不易。如《大开通》摩崖,有云“始作桥格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 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后一句读来感觉不顺。查《汉石门颂》,“并六十四所”后为“最”。这是讲不通的。细心摩挲,在“所”与 “凡”之间,的确有一字,但该字下部较为完整,上部则残泐殊甚。经过我们仔细观察,似为“成”。果若如此,那么这一句话则顺畅了,意思也完整了。因此,拓 工在捶拓之前,需要认真研究每种石刻每一个细部,然后在捶拓时,会尽量接近石刻的原有风貌,否则二者相差甚远也就失去拓片存在的意义了。此外,捶拓时所用 纸张及其上纸后的湿度掌握,上墨时浓淡的把握,也是拓本完成后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