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落地 68×136cm 2005年
野向日葵 50×100cm 2005年
艺术简历:
1946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任云南人民出版 社美术编辑。1978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宠薰琴教授、吴冠中教授,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 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
1994年出版专著《图形想象》,该书1995年获张光宇艺术教学奖,出版画册《刘巨德中国画作品集》、《刘巨德素描作品集》、《刘巨德线描》,注重东西方绘画及艺术生命精神比较研究。
1986年图书插画《夹子救鹿》获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图书优秀绘画一等奖;美术片《夹子 救鹿》1987年获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金象奖;获中国文化部、广电部全国美术片优秀奖;1999年壁挂《灵光》获文化部全国美展银奖;水墨画《鱼》 2001年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1-2000),1998年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白光落地》2005年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荷 塘》2004年桂林美术馆收藏;《草花》2005年宁波美术馆收藏;《向日葵》1993年被美国圣约翰大学收藏。
中国的先哲们早已用抽象的“合”的观念审视万物,体悟宇宙。我们常人则“分别心”太重,本来浑然合一的整体也常常被分割。
现代艺术从塞尚开始,不管树木的曲线,人体的曲线,山峦的曲线,还是苹果的曲线,塞尚都予以同等重要,意义相同的相互关联的“线”。物象剥离了自身的属性,全部统一于抽象的力的空间秩序中。
草花 68×136cm 2008年
为此,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不期而遇,不管表现或暗示什么物象,其本质都属于抽象。正如石涛所说:“操笔如无为,尺幅管天地山川万物,而 心淡若无者,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也”。这种忘实悟虚的审美境界,形态和空间成为一回事;美没有实体,只有关系;主导因素已是虚存在。“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一切处在混茫中。
赶集姐妹 90×180cm 2004年
一般人认为,科学家是抽象思维,艺术家是形象思维。其实,在艺术家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统一的,不可分割。
从艺术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逼真的形体,只有或多或少可信的虚构的形体,万物不过是各种抽象关系相互作用时聚合的结果。
荷 塘 68×136cm 2005年
但是,欣赏者一般只去审视那是什么物象,而不知道艺术家真正关心的是形成物象的关系,和关系本身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境界。
退休老人 90×180cm 2008年
美是有生命的,生命永远处于运动的状态,物象呈现在过程中。其动态的平衡、结构的秩序、空间的变换,无比丰富,永远新鲜,也永远在变化中。艺术 家只有虚地去捕捉内在力的抽象关系时,才能真正抓住生命的活力和动象。活力既存在于客观对象,也存在于艺术家心中,当两者相互对应、物我两忘时,精神自然 蕴含其中,万物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也自然消失,差异也在过渡中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一切呈现出抽象的相似性。
黑猫 50×60cm 2002年
抽象的相似性,实际是诸形象彼此的共性和总象。个性生于共性中,别象生于总象里。人们都说艺术是表现个性,科学在寻找共性。还应该说,艺术家只有面对共性去想象地创造个性,个性才真正具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