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作品
据称一个社会中,中产阶层的队伍越庞大,经济便越和谐,社会也会越安定。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扶持后富的政策,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当代的中产阶级也从这个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并且日益增多。
在西方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社会的阶层,更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核心部分。在中国,“中产阶级”不是一个政治意义的词汇,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把自己划归为中产阶 级。中国的中产阶级相信通过正确的竞争手段,他们能够获得机会,从而改变生活和命运,这与把社会和经济地位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蓝领阶层不同。中产阶级相信社 会流动性,认为所处环境现在能提供改变和提高生活的机会。改变生活和提高物质财富,这就是成为中产阶级的真正意义所在。
中国的 中产阶级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经济层面,有种财富得不到保护的感觉。那么他们的这笔财富该如何正确使用呢?在国外,中产阶级的理财意识里艺术品早已成为主 流。漫步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很多间规模很小的画廊,谁都可以推门进入流连其中,扛一幅回家。而中国的中产阶级,钱包日渐充盈,但是似乎对艺术的关注度没有 达到其相应的程度。近年随着中国各地的艺术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让中产阶级对文化艺术的认识也逐渐熟识。周日也可见一些年轻的家长带着孩子走进美术馆看艺 术展览,但是,这些家长们会出资为家里购买艺术品吗?
已购买艺术品的中产阶级是何许人
福塞尔的《格调》为我们点明:有钱并不一定使你的社会地位提高,因为这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钱财。但有生活格调和品味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 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也许在中国大多数的中产阶级会觉得培养购买艺术品的兴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从以绅士风度最好的英国中产阶级为例,他们对喝茶 兴趣的培养就很值得中国中产阶级对艺术品兴趣培养的反思。
目前在中国,其实已经有一个小部分的中产阶级在对艺术品收藏有所兴趣 并逐渐向专业化发展,他们在近几年火热的艺术品市场中也备受磨练。据调查这些喜好艺术品收藏的中产阶级是一些社会名流、演艺明星、民营企业家、医生、律 师、金融从业者、地产商、富二代等等。这群新兴的中产阶级收藏家究竟是以投资手段对艺术品进行资本运进行资产化,还是真正的投其所好呢?
近几年国内相对活跃的80后中国当代艺术经理人许宇,由于市场所需在上海开辟了属于自己推销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空间LeoXu Project。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艺术品的现状,他告知当下逐渐有意识的购买艺术品的中产阶级日益增多。其主要藏家分布在北京、上海、江浙、东南沿 海一带。尤其在上海较为明显,基本都是一些海归、驻沪经商的外籍人士、跨国公司的高层、民营企业家,甚至还有各国的外交官。并且这些人的年龄基本多在80 年代前后。
他指出,虽然这批人目前每年收藏艺术品的数额并不算很多,但是一年至少也会收藏几件。基本上他们喜好收藏美观作品, 有部分人喜欢收藏稍微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多用于家庭摆设或是馈赠好友。因为藏家与艺术家年龄相仿,生活的时代相对接近,大家求学背景、生活 文化背景、感受相当,所以接受的程度相对容易。尤其是这些年轻艺术家创作的媒介相对新颖颇受欢迎,最关键的是价格不算太贵。因此,一年中这群有为的中产阶 级会用一部分资金去购买艺术品,据了解他们属于投资和喜好比例各占一半,当做是他们对艺术品的一种趣味认可。
与个人中产阶级的 藏家们相比,一些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企业文化,大量购买艺术品。这些企业和机构收藏者的资金更为雄厚、目的性更加明确、操作手法也更为金融化。套用股市中 的经典描述,中国艺术品市场似乎正在从“散户市”演变为“机构市”。在传统的收藏家们看来,前一轮高峰中来自于新富阶层的新买家们犹如“野蛮人”一般闯入 了他们原本优雅的棋局,悄然改变了其间的游戏规则而令他们倍感不适。现在,当这群中产阶级成为艺术品拍卖场上的主力军,这里或许已经不再是老藏家们的游戏 场。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公益慈善行为?广告公关行为?抵御通胀?另类投资?拓展文化产业?合理避税?以上都是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 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
而目前,国内涉足企业收藏比较多的行业有金融业、高端房地产公司、高档酒店和服务业、投资公司、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等。企业涉足艺术品“收藏”的目的不可能像个人收藏那样“我就是喜欢”这么简单,所以企业“玩”收藏的方式也与个人藏家有很大 的不同,他们的资金量大、资源丰富,操作手法也更为资本化和专业化。
据悉企业“玩”收藏通常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一举购入一批 目前还没有名气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很大的量。然后帮这些艺术家办画展、出画册、做作品研究……以帮助他们成长,当然其作品价值也会随之 大幅提升。于重要的代表作都在自己手上,或藏或放游刃有余,且可获得“推动艺术前进”的美名,哪怕是“十个里面只出来了一个”,总的“收益”也将相当可 观。当然这需要企业拥有一个有相当专业水准的团队才能慧眼识英才,并能够助力艺术家持续成长。
现在,很多企业和机构进入艺术品 市场,不管是收藏、投资,还是利用艺术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艺术的发展。现在进场的这些企业最后肯定会有一些沉淀下来变成严肃的机构收藏 者,这些机构收藏者会在艺术品市场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让这个市场相对趋于成熟和稳定。而且长期来看,企业收藏达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积累之后,会希望 做一个美术馆,不管这个美术馆是否隶属于企业,它都会成为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机构,必然带来社会的共享和交流,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艺术品会有哪些障碍
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否都会消费艺术品这个问 题,早前有媒体报过策展人陆蓉之对此的解答,中国的中产阶级基本不会消费艺术品,原因很简单“他们还不够富有”。从事艺术策展长达三十年的她认为,大部分 的中国中产还没有富有到消费艺术品的程度,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富照顾到这个精神层面。另外,大部分中产属于技术精英人群,他们务实和规范化的生活习惯也使他 们对艺术这样相对务虚的东西不感兴趣。
陆蓉之说:“中国内地目前购买艺术品的大部分是富有的大老板们。足够的财富之外,他们‘号令天下’的心理欲望也促成了购买艺术品的另一个动机。白手起家的经历、天马行空的性格,使他们乐于陶醉于艺术品投资这样的买卖行为,虽然他们很可能并不懂得欣赏。”
而如今中国的中产面临的三座新的大山:住房,医疗以及教育问题。高企不下的楼市,昂贵的医疗以及孩子的教育费。这三个问题也是使中国许多中产阶级,虽然拿得是中产的工资,但却过着低级阶级的生活。
所以许多中产阶级都选择股票等投资工具增加收入。而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投资性收藏升值时间较长,风险较大,而且套现能力最低,并且需要的投入成本(如你对这个作品的感受等)和进入市场的难度最高,所以一直较难作为中产阶级常用的投资工具。
加之当下楼市高企,中国各大城市购房更是寸金尺土,3-4万/平方米的楼价屡屡皆是。所以中产阶级的房子许多都是豪宅的价钱,实用面积如经济适用房的房 子。比方他们以将近90万的价格,购买了一个建筑面积90平方米,实用面积只有70平方米的房子。他们说,现在的楼市开始只有升没有降了,如现在还不购 买,担心日后楼市必将升的更高。以这样的居住条件,他们要如何在家中存放一张或者一个稍大一点的艺术品呢?
众多因素中,导致中 国的中产阶级不消费艺术品还有一个最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的美育不够扎实,大多数的中产阶级从艺术教育水平来看远远不够。对于一般新中产而言,虽然他们都是 一批接受过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的70后或者80后。但是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在大学、甚至早在中小学以后就没有再变化过了,同时也是由于中国艺术教育课程, 特别是鉴赏,品评之类的学识缺乏。他们现在仅仅是靠一些美术馆、艺术空间的举办的展览,从讲解员口中去接受参展艺术家创作理念,接受这种最基础的普及艺术 教育,却无法独立对艺术品进行深刻体会及鉴赏。导致他们对艺术品的鉴赏毫无自信心,更不可能去消费艺术品。
中国的艺术品常态化可滋生更多收藏家
购物是大众生活中最日常不过的行为,但是购买艺术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却难以入手。购买艺术品该如何入手呢?加上近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少作品价格飞速高升,这些荒谬夸张的价格让大众都会望而却步。
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品在拍卖会中屡获新高,创下让人惊讶的“天价”。很多人会认为正是这些大师们的“天价”艺术品扰乱的 艺术市场,因此艺术市场需要一些价位较低的艺术品。其实这是两码事,“高价”大师作品总有一定的追捧人群,而中产阶级应该还是会有自己判断和目标。每位艺 术家及其艺术品的价位不是天生就居高临下的,他们都会经历低价位的阶段。低价位的艺术品并不表示档次不够,好的作品是需要专业评审、策划和推广最终才能到 达普及的效果。
随着艺术不断的在美术馆、艺术空间、画廊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公共化,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品在不同的场域已经有它独特 的呈现方式,甚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艺术本事就源于生活,当代艺术更是越来越强调与人、空间的互动。不少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他们都会偶买艺术品来装 饰家居,也可以将艺术品馈赠亲朋好友。其实购买艺术品,不但能培养对艺术品的鉴赏力,更能以实际行动支持当下正处于成长的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发展,丰富本 土艺术家生态,让本土的艺术生态能更良好的循环下去。
香港和台湾由于地域文化早年受西方的影响,他们对于艺术市场已经有相对成 熟的经验。对于艺术品的常态化运作,他们早已有一定的对策。除了针对那些资深收藏家以外,他们在经营模式上有新的突破,那就是对大众开发低价艺术品市场。 台北国际艺博会为何一直坚持打本土牌,就是因为他们不断的开发本土收藏家资源。从2009他们首创的“艺术开门”专场,邀请各参展画廊推出价格相对便宜的 艺术品,让一些新手藏家们更容易入门。在香港很多本土画廊包括最知名的汉雅轩,也不只局限在只推成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都会不断推出新晋艺术家,价格定位 是中等水平,作品形式多样化等,这样的市场一直吸引着不少中产阶级。香港的中产阶级购买艺术品并非为了收藏投资,而是单纯地因为喜欢看中的那件艺术品,自 己的经济也许可,便将艺术品购买回家。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力老师最近在与媒体对话时表示,我认为中国人对艺术的向往 和喜爱存于血液里,只是市场缺少艺术与公众相结合的渠道和方式。如果艺术与公众结合更加多样化,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这种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喜好,将促使 艺术市场向“消费形态”的扩张,最终导致中国人生活品质的全面优化。